提起大宋王朝,可以说是一个辉煌的盛世。在那个朝代,文化极度发达,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柳宗元之外,其余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全是宋人。不仅如此,大宋还诞生了艺术造诣极高的“天下一人”宋徽宗,他创造的瘦金体至今备受推崇,他画院里培养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更是在18岁就创作出了传世国宝《千里江山图》。丝毫不夸张地说,大宋的文化艺术水平,在整个华夏文化史上绝对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然而,在文化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同时,大宋重文轻武的战略,也让宋朝成为了史上最弱鸡的王朝,几乎没有之一。大宋自年建国到年灭亡,这期间轮番被西夏、辽、金、元挨个摁在地上摩擦,以至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同时被金兵掳走,这在咱们中国历史上也是破了吉尼斯纪录了。
闲话少叙,直奔主题:为什么大宋的亡国之君,最终会葬身于深圳这个小小的渔村呢?这还要从崖山海战说起!
说起崖山海战,世人或许并不知道,知道的或许更多的是那一句: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场海战的惨烈程度、对华夏文化的破坏,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当年元军为了灭掉南宋,从南宋首都临安一路追击,元军一路追咱们南宋的小皇帝赵昺(bing,一声)一路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右丞相文天祥写下了他那千古名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随后在海丰被抓,大宋的高级官员只剩下了左丞相陆秀夫。在长途奔袭后,宋军最终跑到了崖山(今广东新会附近)的海边,走投无路了。崖山位于广东新会以南约四十公里处,面对波浪滔天的大海,杨太后每天抱着幼子少帝赵昺,在船上主持朝政。当时的宋军还有二十万大军、上千艘战船,为了抵挡元军,宋军用巨大的铁链将船只连接起来,摆出棋盘形的八卦阵,并在船上建设类似城墙的建筑,用来抵御进攻。为此,元军统帅张弘范模仿周瑜刘备,想用火烧连营的方式实现一举击破。但是宋军早有防备,每艘船上都涂着黄泥以防止被火攻,而且外侧的船上都有长达数十米的长杆防止着火的船只物体靠近。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一月有余,元军始终无法攻破。然而就在宋军极度疲惫后,一天在元军的进攻时,宋军一艘船上的樯旗突然倒塌,随后多艘船上也发生了这样的现象(或许是因为海风过大导致的)。太傅张世杰顿感不妙,慌忙抽调精兵前往营救少帝赵昺,但天色阴沉暴风将至,张世杰无奈之下只好砍断缆绳,率领数十条船突围而出。
此时的少帝赵昺才8岁,他或许还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战争混乱之时,左丞相陆秀夫对少帝说:“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当为国死,万勿重蹈德佑皇帝的覆辙。德佑皇帝远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随后他不顾少帝愿意不愿意,从容跳海、慷慨赴死。
随后,华夏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发生了。据元人编撰的《宋史.本纪第四十七》记载:“陆秀夫乃负昺投海中,后宫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於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己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
太后、天子、丞相、将士共十几万人,几乎全部跳海身亡,这在整个华夏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如今读来都不得不感叹他们的气节与壮烈,悲哉!
延续中华文脉的大宋亡了,自此也有了“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这一说法,甚至有“元朝究竟算不算亡国灭种”的说法。这是史学界的争论,在此按下不表。那么问题来了,赵昺是在新会跳的海,怎么就埋到咱们深圳来了?
据《赵氏族谱.玉牒》载:“后遗骸漂至赤湾,有群鸟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边巡视,忽见海中有遗骸漂荡,上有群鸟遮居,窃以异之。设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礼葬于山麓之阳。”
这就是事实的真相了。所以今天在深圳,存在了这一座广东省唯一的皇帝陵墓,尽管它没有其他的南宋帝陵一样的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但他却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实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惊世预言。
如今,位于绍兴的南宋帝陵几乎全部被破坏、盗掘,而偏居南海一隅的少帝陵却依然完好无损,静静地矗立在海边,讲述着那曾经波澜壮阔的历史,延续着华夏千年不绝的文脉。历史啊,总是让人唏嘘而又感慨,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