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经说过:皇帝是文明的创始人,从他打定基础后,文化才慢慢地生长,到周朝才大体确定。
黄帝时代,是文明肇启的时代,更是文化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文化艺术方面,如文字、契刻、绘画、雕塑、算术、诗歌学校、音乐、舞蹈、著作等;另在医药、礼仪等领域均有诸多发明创造,其成就更加突出。
道德之教是黄帝时代文化教育的根本,而这种教育又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的。从典籍记载来看,黄帝设九行之士一统万国,为九德之臣,诏使百官群臣受德教育。又行十义之教,重视学校教育。在这种教育之下,社会文艺得到快速发展。如诗歌《断竹》就是一例。汉代刘勰的《文心雕龙》说:“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说:《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其中:黄,黄帝也。”歌辞为: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这首《断竹》选自《吴越春秋》。据记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后人将歌辞记录了下来。
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鲁山县志》记载有黄帝时代的《云门》之歌,歌辞为:
玄云溶落今,垂雨濛濛
类我圣泽兮,涵濡不穷。
黄云漠漠兮,含映逾光。
藐我圣德兮,溥博无方。
黄帝时期音乐的发展进入兴盛期,据文献记载,各种乐器大量出现。如瑟、琴、竽、笙、簧、笛、钟、钲、饶、角、磬、鼓、律管等,当时已有五音十二乐律,五声即宫、商、角、徴、羽;十二律即十二调,分阳律、阴律。阳律为六:黄钟、大族、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管之律;阴律为六: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为阴管之吕。春秋《管子五行第四十一》说:“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正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可见黄帝作五声是为了正五钟,立五行以正天时,置五行官以正人位的。黄帝所制十二律为黄钟之宫,律吕之本,于是播之以八音。这八音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此时大乐已和。黄帝时不仅有乐曲,而且有乐歌,创作的音乐有《云门》《清角》《成池》《大卷》等。
黄帝时代是舞乐并兴的时代,《事物纪原乐舞声歌部》说:“舞乐之兴,始于黄帝,故周用六代之乐,越取黄帝,以谓始舞可尊也。”文化艺术方面的遗物在考古学上也有发现。如仰韶文化时期的绘画工具,陶寺遗址的空腔铜器以及能够确定为文字的材料,可证实当时文字、绘画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