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之心守护黄帝陵

又是一年清明,沮水河畔、印池边,枝头的花苞已悄然绽放;桥山之巅,古柏历经千年时光的镌刻,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从高速路入口到黄帝陵景区,黄陵县正盛装打扮,等待中华儿女纷至沓来祭轩辕。

建设好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国第一陵。历史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一直延续着高规格祭祀黄帝陵的传统。近年来,随着黄帝陵周边环境的不断提升,来此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黄帝陵在海内外声名远播。

山上古柏尽翠,山下轩辕庙古朴端庄。年开始,黄帝陵景区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绿化和软件服务,新种植柏树10万余棵,景区接待能力大幅提升。为了更好地保护黄帝陵,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和品位,实现“景区、公园、老城、新区”融合互动、良性发展,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黄帝陵周边规划建设黄帝陵文化园区,进一步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两年前,路绳飞从宣传部门调任黄帝陵文化园区协调办党支部书记,一上任就为黄帝陵文化园区的规划建设奔波。通过路绳飞的介绍,一张黄帝陵文化园区的发展蓝图展现出来:园区规划总面积24平方千米,空间结构为“一轴、一河、一环、八区”。“一轴”是黄帝文化旅游展示核心轴线——轩辕大道,“一河”是穿过园区的沮河及其两岸开放空间,“一环”是“陵、城、山一体”的遗产景观环境,“八区”包括黄帝陵祭祀区、西部门户区、文化园旅游服务区、东湾景区、城市生活商业综合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区六个核心功能区和两个外围山体生态保护区。

路绳飞说:“从年开始,黄陵县城三分之一的人口乔迁新区,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也为黄帝陵文化园区腾出了建设、发展空间。”经过大面积绿化和道路提升改造,黄帝陵文化园区庄严、优美、肃穆的整体风貌正在日益呈现。

守护好古柏林

从古至今,黄帝陵都是官方和民间共同保护的重地。千百年来,当地守陵人始终秉持着对一草一木的敬畏之心,让郁郁葱葱的古柏成为见证中华文明的“活文物”。黄帝陵所在地桥山生长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3万余株,是中国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林。

其中,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栽,树高19米,胸径11米,树龄达年以上,被称作“世界柏树之父”。位于桥山之巅的黄帝陵景区,一棵棵参天古柏直指苍穹,历经千年风雨却苍劲雄浑。北宋时期,有寇守文、王文政、杨迈三户当地人家在这里守陵护林,一代代的护林人锲而不舍,使古柏林得以延续千年。如今,新的护林人肩负起重任,让古柏得到了更科学、有效的保护。他们将青春留在了大山,换来了古柏长盛不衰、生生不息。

为了保护古柏林,黄帝陵管理局成立了近70人的专职管护队伍,将林区划分为6个管护责任区,管护责任落实到人。

“古柏林是黄帝陵最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最珍贵的自然景观,也是极其珍贵的特殊文物。”黄帝陵管理局护林科科长李小军介绍,护林员在做好防虫、防病、防老化等日常工作之外,一到节假日等重点时段,还要在林区周边、入林路口设立检查站,严禁火种入内。除了护林员的日夜坚守,守护千年古柏,还需要完备的森林火险立体防控体系。黄帝陵管理局先后敷设消防管网20公里,建设了两座容量达立方米的高位水池,安装地下消火栓台,设置了多米的防火隔离墙、个防火视频监控点,视频监控范围达到了30平方千米,全力保障古柏健壮生长、万古长青。

李小军认为,保护好桥山古柏,不仅是一种责任,而且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他说:“千百年来,黄帝陵和古柏林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特别是整修黄帝陵工程实施后,苍翠的古柏林与黄帝陵园、轩辕庙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整个黄帝陵更显古朴、雄伟、庄严、肃穆。”

中华始祖堂的讲述

中华始祖堂是黄帝陵文化园区建成后首个开放的单体文化项目,集中展示了黄帝一生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于年3月30日对外开放。

走进展厅,高科技的光电影像和古老的历史遗迹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高大庄严的黄帝形象墙面,朴拙形象的“帝”字雕塑,刀枪剑戟、钟鼎桌案、碑刻油画等,让游客仿佛漫溯在历史的长河中,重回黄帝时代。

中华始祖堂背靠桥山,南临印池,处于“负山抱水”格局之中,与黄帝陵、轩辕庙共同组成“陵、庙、堂”三位一体的黄帝陵文化园区地景文化。中华始祖堂的建筑造型以年前的“玉龙”为构思之源,寓意黄帝是龙的化身,整体建筑全部隐藏于地下,为覆土式建筑,室内展陈面积约平方米。室内展馆分为“黄帝文化”“黄陵文化”两大板块,重点对黄帝传说、黄帝时代、黄帝功绩、黄帝崇拜、黄帝祭祀等七大方面进行展示,具有文化展示、文物陈列、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

“每个民族都有关于自身起源的疑问和传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明和血脉。通过中华始祖堂的展示,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渊源。”中华始祖堂讲解员郑少莹告诉记者。

记者郭青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