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元命苞》中有云:“天地开辟,至鲁哀公获麟之岁,凡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而《史记·孔子世家》中又道:“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岀图,洛不岀书,吾已矣夫!’”这鲁哀公十四年为公元前年庚申。则以此获麟节点推算,天地开辟(即盘古开天地)距今(年),已有年了(年+年+年),其各阶段如下:
一、洪荒时期
约历经万年(万年前至公元前3267年);
二、原始人类社会
自盘古开天地至盘古氏时期,公元前3267年至公元前年,存世历经年,此为根据文献资料考据,准与不准,当以考古资料印证;
㈠盘古开天地至始分阴阳两仪,传世历经八劫(万年)即公元前3267年至公元前1667年,相传盘古起源于帕米尔高原,道教追尊盘古为“盘古真人、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元生老母(民间有些地方误传为无生老母)、元始老母
㈡两仪始分传世历经二劫(四十万年)至太玄玉女始分四象,公元前1667年至公元前年,距今(年)年至年前,相当于元谋人时代;
㈢太玄玉女(道教追尊为“九天玄女、玄女娘娘”)始分四象传世历经一劫(二十万年)至东王公始分八卦,公元前年至公元前1067年,距今(年庚子)年前至年前;
㈣东王公配九光玄女,公元前1067年,距今(年)年前,始分八卦,下传约万年,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东王公的时代,相当于蓝田人时代。道教分别追尊东王公、九光玄女为“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西王母”,这是从考据资料发现最早知道人名的一对夫妇,其起源地在天山即今甘肃省河西走廊祁连山脉。西王母之后,不知下传多少万年,有西王母国。西王母国一直传递到周朝时还存在,详见《山海经》毕沅注本及《穆天子传》。
三、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
即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时期,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存世年,距今(年)年至年前:
㈠盘古氏(浑敦氏)存世年,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距今(年)年至年前;
㈡天皇氏时期,始岀现姓,一姓兄弟十三人,被迹于西北柱州昆仑山下,形成十三个同姓原始血缘氏族群体,存世年,公元前年著雍摄提格至公元前年著雍摄提格,距今(年)年前至年前。自天皇氏开始使用干支纪年,以定岁时,但不是六十甲子纪年法。
天皇氏
天穹天皇阏逢天皇3、旃蒙天皇4、柔兆天皇5、疆圉天皇6、著雍天皇7、屠维天皇8、上章天皇9、重光天皇10、玄黓天皇11、昭阳天皇12、阉茂天皇13、大渊献天皇
㈢地皇氏起源于河南省熊耳山、龙门山,一姓兄弟十一人,形成十一个同姓原始血缘氏族群体,始分日月星辰,大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存世年,公元前年著雍摄提格至公元前年著雍摄提格,距今(年庚子)年前至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大陆“在真人”移居台湾岛。
地皇氏
1、地铿地皇2、地创地皇3、地制地皇4、地诸地皇5、地辰地皇6、地法地皇
7、地永地皇8、地垂地皇9、地宪地皇10、地万地皇11、地世地皇
㈣人皇氏起源于刑马山提地谷,始有君臣、政教、礼义,一姓兄弟九人执政,长弟名曰居孝,次弟名曰居弟(悌),三弟名曰居忠,四弟名曰居信,五弟名曰居礼,六弟名曰居义,七弟名曰居廉,八弟名曰居耻.。如此形成九个同姓原始血缘氏族群体,即为九头纪,存世年,公元前年著雍摄提格至公元前年著雍摄提格,距今(年)年前至年前
人皇氏
1、泰阳人皇2、天英人皇3、天任人皇4、天柱人皇5、天心人皇
6、天禽人皇7、天辅人皇8、天冲人皇9、天芮人皇10、天蓬人皇
四、父系氏族公社社会
自五龙纪至庸成氏传世约代,一代以平均25岁计,约历经年,公元前年著雍摄提格至公元前年著雍执徐,距今(年庚子)年前至年前:
㈠五龙纪,起源于陕西省肤施县五龙山,有兄弟五人分而为政,同期治五方。
五龙氏
一曰皇伯
二曰皇仲
三曰皇叔
四曰皇季
五曰皇少
㈡摄提纪,共五十九姓治天下,一说七十二姓。
皇雄氏2、黎卢氏3、妸荷氏4、武都氏5、庸成氏6、何拔氏谷浑氏8、叔先氏9、浑敦氏10、金天氏11、青鸟氏12、宰父氏13、定连氏14、形方氏15、荣伯氏16、女皇氏17、俟斤氏18、郊尹氏19、赫胥氏20、沙陀氏21、祝其氏22、鱼凫氏23、阿罗氏24、豕韦氏
25、青阳氏26、陆终氏27、郏敖氏28、伊耆氏29、庖牺氏30、拒邱氏
31、祝融氏32、泠沦氏33、蚕丛氏34、仲行氏35、央皇氏36、公綦氏
37、棘扈氏38、公仪氏39、剞劂氏40、泰运氏41、昊英氏42、伊祁氏
43、史桑氏44、由准氏45、鬼隗氏46、阴康氏47、朱襄氏48、条狼氏
49、猗韦氏50、灵阳氏51、合方氏52、天蓬氏53、天辅氏54、相皇氏
55、弋门氏56、昆连氏57、伏羲氏58、地制氏59、几遽氏60、骊连氏
61、蜀山氏62、夫己氏63、天心氏64、方雷氏65、鞮鞻氏66、涿光氏
67、盖盈氏68、启统氏69、钜灵氏70、豗隗氏71、吉夷氏72、空桑氏
㈢合雒纪,以三姓治天下,教人居住在山洞里。
1、泰壹氏
2、灵阳氏
3、涿光氏
㈣连通纪,以六姓治天下。
1、猗帝氏
2、鬼隗氏
3、冉相氏
4、黄神氏
5、庸成氏
6、泰壹氏
㈤叙命纪,以四姓治天下。
1、盖盈氏
2、次民氏
3、泰壹氏
4、黎卢氏
自“五龙纪”至“叙命纪”,共传七十七个政权。
㈥循蜚纪,一说继五龙氏而治,起于巨灵氏,止于次民氏共计二十二氏。
1、钜灵氏,起源于河南省汾水、睢水流域,又名尸气皇
2、句疆氏
3、谯明氏
4、涿光氏
5、钧陈氏
6、黄神氏
7、狙神氏
8、黎灵氏
9、大隗氏
10、鬼隗氏
11、弇兹氏
12、泰运氏(台湾泰雅族,是否泰逢氏分支?)
13、冉相氏
14、盖盈氏
15、大敦氏
16、灵阳氏,又名阳帝
17、巫常氏
18、泰壹氏,又名皇人,《楚辞·东皇泰一》所指即此人
19、空桑氏,又名广桑,今河南省陈留县,有空桑城,闻即空桑氏所都
20、神民氏,又名神皇氏
21、猗帝氏
22、次民氏
以上均裸体。
㈦因提纪,继次民氏后而治世,始于辰放氏,止于庸成氏,共计十三氏,包括有巢氏、燧人氏在内。
Ⅰ辰放氏王朝(又名元皇),传四世,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绹发敛首以去灵雨,人民从之,号曰衣皮之民。
1、辰放一世
2、辰放二世
3、辰放三世
4、辰放四世
Ⅱ蜀山氏王朝(古蜀国开国国君),踵巨灵遗迹,广辟蚕从,并导治冮河,垂为民利。
1、蜀山一世
2、蜀山二世
3、蜀山三世
4、蜀山四世
5、蜀山五世
6、蜀山六世
Ⅲ豗隗氏王朝,传六世。
1、豗隗一世
2、豗隗二世
3、豗隗三世
4、豗隗四世
5、豗隗五世
6、豗隗六世
Ⅳ混沌氏王朝,传七世,浑沌生而不杀,予而不夺,盖执中涵和,无内而无外者。
1、混沌一世
2、混沌二世
3、混沌三世
4、混沌四世
5、混沌五世
6、混沌六世
7、混沌七世
Ⅴ东户氏王朝,传十七世,拱默而治,当是时,禽兽成群,竹木遂长,道不拾遗。
1、东户一世2、东户二世3、东户三世4、东户四世
5、东户五世6、东户六世7、东户七世8、东户八世
9、东户九世10、东户十世11、东户十一世12、东户十二世
13、东户十三世14、东户十四世15、东户十五世16、东户十六世17、东户十七世
Ⅵ皇覃氏王朝(又称离光氏),传七世,教民以信,死生同兆不相凌。
1、皇覃一世
2、皇覃二世
3、皇覃三世
4、皇覃四世
5、皇覃五世
6、皇覃六世
7、皇覃七世
Ⅶ启统氏王朝,传三世。
1、启统一世
2、启统二世
3、启统三世
Ⅷ吉夷氏王朝,传四世。
1、吉夷一世
2、吉夷二世
3、吉夷三世
4、吉夷四世
Ⅸ几蘧氏王朝,一世。
1、几蘧一世
Ⅹ狶韦氏王朝,传四世。
1、狶韦一世
2、狶韦二世
3、狶韦三世
4、狶韦四世
以上为穴居,茹毛饮血。
ⅩⅠ有巢氏王朝,易穴居为巢居,构木为巢,始有宫室屋宇,教民居之,以避物害。物犹未熟食,渴饮禽兽之血,饥则带毛而食禽兽之肉。故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
1、有巢一世
2、有巢二世
注:从考据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直至有巢氏时代仍然是生食。而现代考古学资料表明,远在距今一百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相当于东王公、九光玄女时代,已懂得使用天然火,甚至于远在距今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相当于始分阴阳两仪时期,已懂得使用天然火。此处仍依相关文献资料作考据,来安排内容。
ⅩⅡ燧人氏王朝(上古皇之一燧皇氏),仰观列宿,俯察五行,知空中有火,丽木则明。一日,游于南巢,有木焉,鸟啄其枝,见磷磷火出。乃创为钻燧之法,教民烹饪,置于石上,炙而食之,以免腥臊,民大利之。时未有文字,燧人氏作结绳之政,大事大结,小事小结,借以记事。又立传教之台,设日中为市,兴交易之道,人情以遂,故又称遂皇。有四佐焉,曰明由、必育、成博、陨邱,辅燧人氏治天下。传八世。
1、燧人一世
2、燧人二世
3、燧人三世
4、燧人四世
5、燧人五世
6、燧人六世
7、燧人七世
8、燧人八世
ⅩⅢ庸成氏王朝(古大庸国祖先),始有文字符号出现,居于古地名“华胥之渚”即今陕西省蓝田县。
1、庸成一世
2、庸成二世
3、庸成三世
4、庸成四世
5、庸成五世
6、庸成六世
7、庸成七世
8、庸成八世
五、神通纪(父系氏族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
伏羲时代、炎帝时代,古籍合并为神通纪,公元前年己巳至公元前年戊申存世年)
㈠太昊伏羲风姓家族统治时代约年(公元前年己巳至公元前年戊午)距今(年)年前至年前;
1、木德王太昊帝伏羲氏(上古三皇之二羲皇氏)在位年(公元前年己巳至公元前年癸亥),距今(年甲申)年前至年前,建都于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以龙纪官”,设“龙官龙师”,皆以龙名。故其後裔即今中华民族主体,有“龙的传人”之说;
2、火德王朱襄,建都于株,即《诗经·株林》中所说的“株邑”,至周朝时属陈国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
3、土德王苍帝,都城在陈仓;
4、金德王少昊帝,即白帝朱宣,天文历法的创造者,都城应在陈仓;
5、水德王刑天帝,“以水纪官”。“刑天与帝争神”应当是刑天与女娲之间的部族战争;
6、木德王娲皇,即女娲、女娲娘娘,建都于中皇山,在位年(公元前年甲子至公元前年癸酉),疑已合入五帝的在位年数。“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名康回者,与祝融争天下,头触不周山而死”,大约发生在公元前年癸酉;
7、火德王帝柱,即赤帝祝融,在位年(公元前年甲戌至公元前年癸丑),都城可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葬地在今湖南省南岳衡山祝融峰祝融庙。帝柱生于历山(今湖北省随州市历山镇),始植百谷,后世祀为百谷之神“后稷”。下传十七代,为炎帝神农姜石年,于公元前年己未登基称帝;
8、土德王陆终帝,都城可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9、金德王葛天帝;
10、水德王无怀帝;
11、木德王帝囷;
12、火德王帝休;
13、土德王帝江;
14、金德王帝鸿;
15、水德王;
16、木德王;
以上8至16帝,九帝合共在位约年(公元前年甲寅至公元前年戊午)。
㈡炎帝神农氏(上古三皇之三)公元前年,炎帝强大起来,取代了伏羲女娲政权。姜姓家族统治时代年(公元前年己未至公元前年戊申),距今(年甲申)年前至年前。
1、炎帝神农姜石年在位年(公元前年己未至公元前年戊午),初都陈(今河南省淮阳市),后徙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以火纪官”,葬地在今湖南省炎陵县县城西17公里处塘田乡鹿原坡炎帝陵。炎帝神农之父公孙少典,是伏羲时代第七帝赤帝祝融即帝柱的第17代裔,因功封有熊国(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国君,娶有娇氏女名安登为妃,生二子,长子即炎帝神农姜石年;次子袭封有熊国,以父字为氏,姓少典氏,下传约十七代至黄帝轩辕于公元前年己酉登基称帝。
2、炎帝姜临魁(姜石年即炎帝神农之玄孙),在位80年(公元前年己未至公元前年戊寅);
3、炎帝姜承(姜临魁之曾孙),在位60年(公元前年己卯至公元前年戊寅);
4、炎帝姜黎(姜承之弟)在位30年(公元前年己卯至公元前年戊申),姜黎之子,以父字为氏,姓黎氏,至炎帝姜榆罔时代,耆(黎)田子黎邛所生九子,以长子蚩尤为首,伙同族兄弟72人,灭掉伏羲风姓後裔九夷(九黎)部,号称九黎国,后来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轩辕打败。九黎国到颛顼时代造反,被颛顼之孙、老童与骄福所生二子南正重、北正黎消灭。北正黎之孙黎阳,在尧帝时受封黎国,为汉族黎氏本源始祖。
5、炎帝姜明(姜承之孙)在位49年(公元前年己酉至公元前年丁酉);
6、炎帝姜宜(姜明之子)在位45年(公元前年戊戌至公元前年壬午);
7、炎帝姜来(姜宜之子)在位48年(公元前年癸未至公元前年庚午);
8、炎帝姜哀(姜来之子)在位43年(公元前年辛未至公元前年癸丑);
9、炎帝姜榆罔(姜哀曾孙,哀生里、里生节茎、节茎生克及戏、克生榆罔)在位55年(公元前年甲寅至公元前年戊申,其中公元前年己亥至公元前年戊申为黄帝轩辕摄政之十年。
六、疏仡纪(奴隶制社会时期)
“黄帝纪元”、夏王朝、商王朝、西周(公元前年己酉至公元前年庚午存世年)
㈠黄帝纪元姬姓家族统治时代年(公元前年己酉至公元前3年戊申),距今(年甲申)年前至公元前年前:
1、黄帝轩辕氏在位年(公元前年己亥至公元前年戊申摄政10年,属炎帝榆罔时代;公元前年己酉至公元前年戊寅在位90年),建都涿鹿即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南80里矾山镇西部黄帝故城,“以云纪官”,寿岁(公元前年戊子至公元前年戊寅八月十五日),葬地在今陕西省延安地区黄陵县北桥山黄帝陵。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天下第一陵”。年4月,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号。黄帝正妃嫘祖,葬地在今四川省盐亭县嫘祖陵。
2、少昊帝金天氏名挚,黄帝曾孙,在位84年(公元前年己卯至公元前年壬寅),建都穷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以鸟纪官”寿岁(公元前年癸亥至公元前年壬寅),少昊帝陵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云阳山。
3、颛顼帝高阳氏,黄帝玄孙,在位78年(公元前年癸卯至公元前年庚申),建都帝邱,即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颛顼城,“以五行纪官”,设金、木、水、火、土五正之官,寿97岁(公元前年甲申至公元前年庚申),颛顼帝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三相庄西边三里处。
4、帝喾高辛氏,名夋,少昊帝曾孙,在位70年(公元前年庚申至公元前年己巳),建都于亳(今河南省偃师县),后迁都顿丘(在今河南省浚县北),沿袭帝颛顼官制,仍以五行纪官,设金、木、水、火、土五正之官,寿岁(公元前年辛卯至公元前年乙亥)。帝喾陵在今河南省清风县,距颛顼陵不远。
5、帝挚,帝喾高辛嫡长曾孙,在位8年(公元前年庚午至公元前年丁丑)。
6、尧帝陶唐氏,帝挚的异母弟,在位年(公元前年戊寅至公元前年戊午),建都阳城(今山西省临汾市),设四岳九官十二牧之官,寿岁(公元前年壬戌至公元前年戊午),葬地在阳城谷林尧帝陵。
公元前年戊子、公元前年己丑、公元前年庚寅,为尧帝试舜之三年;
公元前年辛卯至公元前年戊午,为舜摄政之二十八年。
7、舜帝有虞氏,帝颛顼高阳的八代裔,在位50年(公元前年己未至公元前3年戊申),建都蒲阪(在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南蒲州镇),设四岳九官十二州牧之官,寿岁(公元前年戊午至公元前3年戊申)。舜帝陵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30公里处九嶷山舜源峰北麓。
公元前年壬辰至公元前3年戊申为夏禹摄政之十七年。
㈡夏王朝姒姓家族统治时代年(公元前2年己酉至公元前年丙戌),距今(年甲申)年前至年前:
1、夏帝姒禹(夏禹、大禹)在位10年(公元前年壬辰至公元前3年戊申摄政17年,属舜帝时期;公元前2年己酉至公元前2年戊午在位10年),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城东部告成镇),寿岁(公元前年己卯至公元前2年戊午)。葬地在今浙冮省绍兴市会稽山大禹陵。
2、夏帝姒启在位9年(公元前年己未至公元前年丁卯),《竹书纪年》“帝启八年,帝使孟涂如(到)巴泣讼。”事在公元前年丙寅。
3、夏帝姒太康在位29年(公元前年戊辰至公元前年丙申);
4、夏帝姒仲康在位13年(公元前年丁酉至公元前年己酉);
5、夏帝姒相在位28年(公元前年庚戌至公元前年丁丑);
夷羿及寒浞寒浇父子相继篡夏40年:
夷羿篡夏8年(公元前年戊寅至公元前年乙酉);
寒浞寒浇父子篡夏32年(公元前年丙戌至公元前年丁巳)。
6、夏帝姒少康复国在位37年(公元前年戊午至公元前年甲午);
7、夏帝姒杼在位17年(公元前年乙未至公元前年辛亥);
8、夏帝姒槐在位26年(公元前年壬子至公元前年丁丑);
9、夏帝姒芒在位18年(公元前年戊寅至公元前年乙未);
10、夏帝姒泄在位16年(公元前年丙申至公元前年辛亥);
11、夏帝姒不降在位59年(公元前年壬子至公元前年庚戌);
12、夏帝姒扃在位21年(公元前年辛亥至公元前年辛未);
13、夏帝姒廑在位21年(公元前年壬申至公元前年壬辰);
14、夏帝姒孔甲在位31年(公元前年癸巳至公元前年癸亥);
15、夏帝姒皋在位11年(公元前年甲子至公元前年甲戌);
16、夏帝姒发在位19年(公元前年乙亥至公元前年癸巳);
17、夏帝姒履癸桀在位53年(公元前年甲午至公元前年丙戌)。
㈢商王朝子姓家族(帝喾高辛後裔)统治时代年(公元前年丁亥至公元前1年辛未),距今(年甲申)年前至年前:
1、商帝子履(字天乙、谥号成汤武王)在位13年(公元前年丁亥至公元前年己亥),建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都于亳(今山东省曹县),寿岁(公元前年庚申至公元前年己亥),葬地在山西省平阳府曲沃县商汤陵。
2、商帝子外丙在位2年(公元前年庚子至公元前年辛丑);
3、商帝子仲壬在位4年(公元前年壬寅至公元前年乙巳);
4、商帝子太甲(商太宗)在位27年(公元前年丙午至公元前年壬申);
5、商帝子沃丁在位29年(公元前年癸酉至公元前0年辛丑);
6、商帝子太庚在位25年(公元前年壬寅至公元前年丙寅);
7、商帝子小甲在位17年(公元前年丁卯至公元前年癸未);
8、商帝子雍己在位12年(公元前年甲申至公元前年乙未);
9、商帝子太戊(商中宗)在位75年(公元前年丙申至公元前年庚戌);
10、商帝子仲丁在位13年(公元前年辛亥至公元前年癸亥);
11、商帝子外壬在位15年(公元前年甲子至公元前年戊寅);
12、商帝子河亶甲在位9年(公元前年己卯至公元前年丁亥);
13、商帝子祖乙在位19年(公元前年戊子至公元前年丙午);
14、商帝子祖辛在位16年(公元前年丁未至公元前年壬戌);
15、商帝子沃甲在位32年(公元前年癸亥至公元前年丁亥);
16、商帝子祖丁在位32年(公元前年戊子至公元前年己未);
17、商帝子南庚在位25年(公元前年庚申至公元前年甲申);
18、商帝子阳甲在位17年(公元前年乙酉至公元前年辛卯);
*殷王朝年(公元前年己亥至公元前年壬申):
19、商(殷)帝子盘庚在位28年(公元前年壬辰至公元前年己未)。盘庚八年(公元前年己亥),迁都于殷(即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商王朝自此改国号为殷;
20、殷帝子小辛在位21年(公元前年庚申至公元前年庚辰);
21、殷帝子小乙在位28年(公元前年辛巳至公元前年戊申);
22、殷帝子武丁(殷高宗)在位59年(公元前年己酉至公元前年丁未);
23、殷帝子祖庚在位7年(公元前1年戊申至公元前年甲寅);
24、殷帝子祖甲在位33年(公元前年乙卯至公元前年丁亥);
25、殷帝子廪辛在位6年(公元前年戊子至公元前年癸巳);
26、殷帝子庚丁在位21年(公元前年甲午至公元前7年甲寅);
27、殷帝子武乙在位4年(公元前6年乙卯至公元前3年戊午);
28、殷帝子辛(字受,亦作寿,谥纣,即殷纣王)在位33年(公元前年己亥至公元前1年辛未)。公元前年壬申商历二月(夏历正月)初四日甲子,周武王率诸侯联军,在牧野打败殷纣王的军队,攻破朝歌。同一日,殷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殷商王朝至此灭亡。
七、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周王朝姬姓家族(帝喾高辛後裔)统治时代年(公元前年壬申至公元前年乙巳),距今(年甲申)年前至年前。其中,西周时期仍属奴隶制社会;东周时期属封建社会萌芽时期。
㈠西周王朝年(公元前年壬申至公元前年庚午)
1、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次子)在位7年(公元前年壬申至公元前年戊寅;灭殷商前在位12年,即公元前年庚申至公元前1年辛未;统共在位19年),建都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寿68岁,葬地在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周武王陵。
2、宰相周公姬旦(武王胞弟)摄政7年(公元前年己卯至公元前6年乙酉);
3、周成王姬诵在位37年(公元前1年丙戌至公元前年壬戌),寿57岁(公元前年丙寅至公元前年壬戌);
4、周康王姬钊在位26年(公元前年癸亥至公元前3年戊子;
5、周昭王姬瑕在位51年(公元前2年己丑至公元前2年己卯);
6、周穆王姬满在位55年(公元前1年庚辰至公元前年甲戌);
7、周恭共王姬繄扈在位12年(公元前年乙亥至公元前年丙戌);
8、周懿王姬囏在位25年(公元前年丁亥至公元前年辛亥);
9、周孝王姬辟方在位15年(公元前年壬子至公元前年丙寅);
10、周夷王姬燮在位16年(公元前年丁卯至公元前年壬午);
11、周厉王姬胡在位37年(公元前年癸未至公元前年己未);
12、周召共和14年(公元前年庚申至公元前年癸酉);
13、周宣王姬静在位46年(公元前年甲戌至公元前年己未);
14、周幽王姬宫涅在位11年(公元前年庚申至公元前年庚午)。公元前年庚午,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及郑国始祖郑桓公姬友(周幽王的叔父),西周王朝至此结束。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王朝开始。
㈡东周春秋时期(年公元前年辛未至公元前年乙丑);
自周平王姬宜臼元年(公元前年辛未)至周敬王姬匄44年(公元前年乙丑),共传位13代,春秋时代结束。
㈢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年丙寅至公元前年庚辰):
自周元王姬仁元年(公元前年丙寅)至周赧王姬延59年(公元前年乙巳),共传位11代。公元前年乙巳,秦昭王灭周赧王姬延,取九鼎宝器,周王朝至此灭亡。
周王朝灭亡后,六国相拼36年(公元前年乙巳至公元前年庚辰)。公元前年庚辰,秦王嬴政灭齐国,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定都咸阳,自立为始皇帝(秦始皇)。
八、封建社会时期
秦皇朝至清皇朝,公元前年庚辰至公元年辛亥,存世年。
中华国学即史学,唯有正确的,客观的的了解古今华夏土地上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兴衰,方知传承之重要,方知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
*以上为根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岀版社年12月第1版年2月北京第4次印刷本,新华书店发行)等相关文献及网上相关资料考订、推排各帝王在位起止干支公元纪年。
观守山弟子·祁朴恭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