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疆土辽阔,人口众多。它的始祖是谁呢?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炎帝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开创黄河、长江流域文化的始祖。他们为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使炎黄子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炎黄的后代,春秋时自称“诸夏或“华夏。“华夏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便把居住的地区称为“中华”、炎帝是传说中的神人,他长于姜水,姓姜。母日女登,有虾氏之女,少典之正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火德王,故称炎帝。他本起烈山,或称烈山氏。又因他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又号神农氏。
那么,炎帝究竟是人,还是人身牛首的神呢?根据女登感神龙而生神农人身牛首的传说,可以这样认为,炎帝族可能是以龙或牛为其氏族的图腾-早期的宗教崇拜。当时每个氏族都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者无生物作为自己的祖先和神灵去崇拜。上古时代是处于传说时代,由于年代久远,传说纷纭,所以对于炎帝的生平事迹难于考查。这正如马克思所指的:过去的现实又反映在荒诞的神话形式中”(《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搁要》)
我国的原始农业,源远流长,是原始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据考古材料证明,远在七、八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已有一定水平的原始农业。所以农业的发明,不可能只是炎帝神农氏一个人的功绩。但我国却有“功归圣人”为传统,将原始农业人格化,归功于神农是不足为怪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样,作为当时农业生产的杰出代表炎帝神农氏,便合乎情理地成为农业的创造者。由于神农氏开创了我国的农耕文化,解决了我们民族生存的温饱问题,因而他受到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敬仰,与黄帝轩粮氏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据记载,炎帝神农氏还发明了制陶技术,神农耕而作陶。”他还治麻为布,制作了衣裳;他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制作了五弦琴,他弦木为孤,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炎帝神农氏又是我国医药的始祖。据记载,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尝味草命。(《帝王世纪》)这些记载,生动地描述了我们的先民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如何发现、发明和总结医药知识和实践中积累经验的情景。
在远古的原始时代,人群不可能借助较为科学的方法来了解各种动植物药物的性能和疗效,只能靠亲口尝试的方法。正是由于有神农氏这种“始尝百草”的献身精神,经过探索、实践,然后“始有医药”。由于我国古代药物学知识是从采集尝试植物开始的,在中药中又以植物类所占比例最大,所以神农之后,人称药物学著作为“本草”,并为了纪念神农氏在开创中国医药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把第一部药畅学专著归之于神农氏,称为《神农本草经》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他始作来相,教民耕种,为中华民族从渔猎游牧的氏族部落进化为以农业为主的氏族部落,他和黄帝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民族的繁衍昌盛而作出伟大的贡献。
炎帝时代,已由女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时代。这时的氏族公社,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共同遵守氏族习惯,所谓“无制令,而民从”,“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我国的“仰韶文化”遗址,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情景。仰韶文化是整个中国同一时期文化中首屈一指的文化,就其分布范围之广阔和延续二千年之久远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新石器文化中所罕见的。
关于炎帝的死,他是为民族的生存而献身的。据《帝王世纪》和《路史》等记载,炎帝为民治病,采药到湖南,尝毒草,而
“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是日茶陵”,即今鄙县康乐乡。北宋乾德五年(公元年),宋太祖这庄胤在湖南鄙县塘田鹿原跋建殿祭祀炎帝。自此以后,历代祭祀不绝,以寄托对炎帝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