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的太监和说假话的心腹
话说有一天,一名姓何的太监正在慈禧身边小心地伺候她,谁知她突然问道:“你们说这陵寝地宫除修的坚固,还有啥法子可使陵寝永保无恙呢?”
听了慈禧的话,何太监壮着胆子回禀道:“人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一旦本朝失势后,就会有歹徒暗生邪念,二十三朝的皇陵,至今没剩几个完好,正所谓天下无有不可掘之陵墓。”
这何太监说的其实不无道理,而慈禧也一直没有打断他,因此他讲的话也越来越多。
只听他说:“若想让陵寝永保无恙,唯一的完全之计,就是薄藏,千万不要厚葬,厚葬只是一时的光彩,却由此埋下隐患,否则,就是把坟墓浇成一座铁山,也会遭人盗掘……”
说到这,何太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抬眼看了眼慈禧,只见她半天没有吭声,然后脸蓦地往下一沉,“你说这话,好像是说大清朝气数已尽,江山难保了?”说完,还冷笑了几声。
何太监吓得冷汗都出来了,连忙跪倒在地,匍匐在慈禧脚边连连磕头,求饶自己一命。
这时,最了解慈禧喜好的李莲英即使出现为他解了围。
他讨好地对慈禧说道:“老佛爷别听他胡说什么薄藏厚葬,依奴才看,老佛爷定能长生不老,即便有一天修炼成仙,老佛爷尽管放心,您走后一切有奴才料理,愿把老佛爷在宫里宫外用的、穿的,玩的、喜欢的,挑拣最好的通通给老祖宗带去,让老祖宗到了西天,也能做一个显贵漂亮的神仙。”
这一席话,简直说到了慈禧的心坎里,她终于转怒为喜,直夸李莲英会说话,懂她的心。
就这样,因为慈禧追求永生的荣华富贵,她的陵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最终那个悲惨的结局。
神秘的葬宝图,究竟出自谁之手?
年11月5日,慈禧去世,一年后,她的遗体葬入早就修建好的清东陵。至此,这位清朝权力最高的女人的奢华一生,终于落下了帷幕。
然而,关于慈禧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自从慈禧离世后举办了一场极其风光的葬礼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慈禧墓中,下了无数的好东西。但世人的认知也仅限于此,具体有多少宝贝,怎么放置的,除了当时慈禧的心腹,外人一概不知。
就在慈禧下葬的20年后,一伙人将目光盯向了这座巨大的陵寝,此人就是孙殿英。
当时孙殿英的军队势力盘踞在清东陵所在地马兰峪附近,而那个时候不止他们对陵墓有企图,已经有一伙匪徒早就行动起来了,而由于当时军阀混战,局势混乱,清东陵早就成了无人管辖之地,只不过碍于所知有限,这伙匪徒在马兰峪盘踞很久,都没能找到几位皇室陵寝的入口,等于是白忙活了一场。
孙殿英和心腹商量后,以保护马兰峪的名义,将这伙匪徒迅速赶走,随后,正式将军队安进了东陵上,至此,清东陵的命运,就已经成了孙殿英案板上的肉。
只不过,他们不能和那群匪徒一样,做无用之事,如何高效地下刀分切这块肥肉,则成了他们的重中之重。
就像孙殿英身边的的一员大将梁朗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常带兵打仗之将,哪有不知道城门在哪,城中有多少兵力驻守的情形下,就强行攻城的?”
孙殿英一听,所言甚是啊,可是,如何才能知道陵寝的入口,又怎么才能知道那几座最值得挖,并且不留下点滴把柄呢?
之后很长时间,孙殿英和这些人开展了长久的讨论,最终,他们决定要从一个地方下手,去寻找东陵地宫的葬宝图,只要找到当年那些内务府的官员太监等,就定能成大事。
计划一定,几个人分头行动。
另一员大将谭温江先是去找了几个守陵人询问帝后陵墓入口所在,但并没有太大的收获,随后,梁朗左打听右打听,竟然打听到了当年博了慈禧一怒的那个何太监。
正是在何太监这里,他们竟然获得了一份绝密的“葬宝图”。
其实这何太监,地位自然是比不上李莲英,所以一开始对慈禧墓所葬宝物并不知晓,所知道的,也无非是宫里人口口相传的那些东西:什么修墓时所用的石料来自京西房山啊,大理石汉白玉来自云南大理啊,地砖要用桐油浸泡数月,灰浆都是用糯米汁搅拌的,听起来,当真是固若金汤了。
而且,慈禧当年殓葬时做的极其隐秘,入殓清单除亲自操办人李莲英和他做执笔人的侄子知晓外,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葬宝的底细。
可事情坏就坏在李莲英的侄子身上。
他的侄子名叫李成武,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登完账后,竟然以笔记的形式,偷偷将慈禧地宫随葬宝物逐一记录了下来,最开始,密不示人。
可随着清政府的倒台,民国成立,或许是出于炫耀的目的,这份笔记就渐渐包括何太监在内的几个关系要好的人里面流传,再后来,这何太监设法讨了李成武欢心,干脆自己也弄了个副本收藏,但何太监的想法和孙殿英及梁朗等人不同,他只不过是想留个纪念,也算是伺候老佛爷一辈子的宠幸和证据。
即便清政府倒台多年,这对何太监来说,依然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可这一番话,却让梁朗激动不已,他先是聚精会神地观察起纸页都已泛黄的手抄本“葬宝图”,只见上面用黑色的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写着:
爱月轩笔记.慈禧葬宝图记
下面一项一项地记载了慈禧墓中入殓的所有宝物,精确到几个几量几件。
面对这样一个东西,梁朗早已是眼红心跳,恨不得立即入地宫,将它们尽数取出。
后来,梁朗将此手抄本借出一晚,趁机抄录下来,又还给了何太监。
之后他拿着这份抄录件,急急与孙殿英碰面,密谋入陵大计。
炸药一响,东陵覆灭
知道了藏宝图,就剩下地宫入口了。前面说谭温江去找过守陵人,虽然没有得到实际消息,却找到了当年参与了东陵葬礼全过程的大臣苏必脱林。
苏必脱林与李莲英关系密切,因此得到了这个极为重要的职务,他不仅参与了慈禧入葬的全过程,更是对地宫的位置清楚无比,同时,因为慈禧陵墓的地宫设计和其他帝后陵的地宫设计差不多,因此他还能举一反三地找到几乎东陵所有帝后陵寝的入口。
这样一个人物,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核心人物了,孙殿英怎么会错过。
但苏必脱林此时已经是白发老人了,而且对这种盗挖陵墓之事深觉不妥,所以他最开始对于孙殿英等人的质问一概否认,装不知情。
只可惜,他面对的是一群野蛮的军阀,在枪口和死亡的威胁下,苏必脱林最终放弃了原则,为他们指出了关键的道路。
原来,慈禧陵墓入口就在明楼下的琉璃照壁前,只要在这地方往下挖,就可见地宫入口。
在场官兵十分振奋,在苏必脱林指示下,迅速行动了起来,用了半夜,终于找到了入口前的金刚墙,只要打通这堵墙,便可进入地宫。
如果是古代盗墓贼,到这里,恐怕多数要无功而返。
所谓金刚墙,是由人为的混合土修建而成。这种土,是在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土中加入糯米汁以及其他几种花汁,这种土的特点就是坚硬无比,刀枪不进,是而名为金刚土。这种土常常被用于修筑坚硬的城墙,帝王地宫中也多常见。
所以如果是普通的锨镐,洛阳铲之类的,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打通金刚墙的。
可是,慈禧墓面对的是一群有着现代武器,红了眼的军阀,他们为了打通这扇金刚墙,竟然萌生了用炸药炸开的想法。
为了速战速决并且掩人耳目,他们在东陵四周张贴布告,佯称“我军试放新式地雷,一切人等不必惊慌,但不得踏入东陵禁区随意探视,否则,踏响地雷被炸死炸残,本军概不负责。”
做完这些事后,很快,埋在墙壁前的炸药顷刻被引爆,坚固如铜墙铁壁的金刚墙,顷刻间覆灭,一个黑乎乎的洞口露了出来——地宫入口出现了。
不知慈禧当年如果知道,自己煞费心思修建的自认为坚固无比的陵寝,就这样轻飘飘地被炸药炸开后,该作何感想。
之后的事情,已经是众所周知,慈禧陵墓被尽数摧毁,所有宝物搬运一空,而她的遗体,则被胡乱扔在一旁,棺木也四分五裂,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重新安葬。
纵使她当年尽享荣华富贵,掌握生杀大权。可死后,不过是众多匪徒叫下的一具腐尸,若不是她棺木里包括她身上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物,又何苦在死后,不仅陪葬品惨遭偷盗,自己还还要受到这样的侮辱呢。
历史自有定论
关于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从事情一爆发起,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纵然他们挖的是一个过去时的皇族,可这样的行为还是踏破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道德底线。
即便是孙殿英梗着脖子不认罪,强词夺理:“清朝杀我祖宗三代,我是报仇”,依然无法浇灭世人的怒火。
然而,很多事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虽然从溥仪,到遗留的满族皇室,再到一些学者百姓,都纷纷谴责孙殿英的行为,可是,奈何孙殿英用盗墓而来的宝物,上下打点了民国重要官员,最终,此事竟然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处不处罚孙殿英倒是其次,真正让后人心痛的,是那些无比珍贵的宝物的流失。
据查到的资料,孙殿英所盗宝物,除了分给部下,和私留以外,主要有五大去向:售卖、上缴、罚没、贿赂、秘藏。
当然,售卖是这里面去向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上海是当时孙殿英最主要的销赃地,不少宝物至今仍然流落在民间,但更多的则流落在海外。上海文物贩子很多,不少都是为洋人服务的。
但除此之外,依然还有很多宝物,至今下落不明,犹如人间蒸发。
做了这样大恶之事的孙殿英,结局其实还算不错,他虽然成为战俘进了监狱,但不仅被宽大处理,解放军还专门安排了人护理他的身体,这让孙殿英很感动,病重的时候,他感叹道:“我做了很多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事……”
去世这一年,孙殿英只有58岁。
虽然孙殿英的忏悔来的有点晚,但是他的儿子却走了完全和他相反的道路。
孙殿英的儿子名叫孙天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授,也做过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最有意思的是,孙天义还是黄帝陵基金会会长,实际上,他是在用自己一生的行动,为父亲曾经的“不当举动”不断赎罪。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
资料来源:《日暮皇陵》岳南著
《慈禧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