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于湖南长沙岳麓峰上的禹王碑字体奇古,似蜷身体蝌蚪,难以破译。茂名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3年仅只识得3字。传说,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为一块功德碑。其实,此碑是宋代时人们从事衡山拓来的确复制品。真正的禹王碑在唐代时还在衡山,曾被称为南岳的“镇山之宝”。在文物保护界,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
关于禹王碑的传说有这样的记载:大禹来南方治水,带领长沙先民斩恶龙、斗洪水,终于将洪水治好。长沙先民欢欣鼓舞,感激万分,纷纷要求在岳麓山顶上立碑为大禹治水记功。他们按照大禹的主张将碑文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识。
禹王碑是我国最古老的铭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碑高1.7米,宽1.4米。字形如蝌蚪,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末行空处有寸楷书“古帝禹刻”四字。
关于禹王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韩愈、刘禹锡诗作,但二人并未实地考察过。亲见亲摹其碑文的,是南宋时的何致。南宋嘉定五年(年)何致游南岳,遇樵夫导引至藏碑处,始摹碑文。何致路过长沙时,刻碑文于岳麓山峰。明嘉靖十二年(年)潘镒剔土得碑,遂摹拓流行于世。
禹王碑至今也无人能彻底破译其全文,或许只能期待时间来发现和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