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崩,葬桥山”,《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六个字,奠定了这座陵墓的地位。黄帝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故尊称黄帝。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推证,黄帝为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统一华夏部落,征服东夷、九黎,奠定中华,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最早记载黄帝的历史距离黄帝生活的年代超过两千年,距今已有五千年,几千年中沧海桑田,对于黄帝驾崩之地有许多争论,从而就有了多个黄帝陵,比较知名的有五个,分布在陕西黄陵、甘肃正宁、北京平谷、河北涿鹿和河南灵宝等地,陕西黄陵县桥山镇的黄帝陵墓则因《史记》记载而成为最被认可的“正统”。
桥山黄帝陵一直被称为“桥陵”,但往往与陕西蒲城的唐睿宗桥陵相混淆,为了区别这两座“桥陵”,民国三十一年将桥山的桥陵改为黄帝陵。民国三十三年,为显示黄帝陵独一无二的地位,又把将陕西省中部县改名为黄陵县。
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被编为“古墓葬第一号”。既然黄帝是华夏族之根源,那么还有哪座陵墓能盖过黄帝陵呢?排名中国古墓葬的No.1可谓实至名归,因而也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年,黄帝陵入选仅有66席的中国第一批5A级景区名单。
历代帝王祭祀黄帝陵最早始于战国时期的秦灵公,汉元封元年,领军十多万北巡朔方的汉武帝返程到桥山祭祀黄帝陵,从此让桥山成为国家公祭之地,历朝历代从未间断。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大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前往桥山参加公祭祭黄帝陵的活动。年,清明黄帝陵公祭大典活动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帝陵所在的桥山是子午岭的支脉,沮水三面环流,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陵冢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吻合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中国地理形态。作为景区的黄帝陵由陵区和轩辕庙两部分组成,陵区和轩辕庙通过陵道和神道相连,沿途有“古墓葬第一号”文保碑、刻有“文武百官至此下马”的下马碑等标志。神道尽头的陵区依山势而建,青砖围墙,墙面涂以红色,红椽绿瓦的墙头显得古朴而庄严。
桥山山顶正中即为黄帝陵冢,陵冢为土冢,圆冢方台,砖墙围护,象征“天地相合”。陵区内还有汉武仙台、棂星门、祭亭和龙驭阁等附属建筑,以及通历代祭祀保护碑刻。一块从别处移来的“黄帝脚印石”为西汉文物,颇受游客欢迎。陵区内八万多株古柏组成了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其中千年以上的达三万余株,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的一株“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五千余年,号称“世界柏树之父”。
轩辕庙在桥山山麓,是每年举行公祭大典的地方,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游客从最南端宽阔的轩辕广场开始,穿过由沮水形成的印池之上的轩辕桥即到了桥北广场,顺着95级石质台阶组成的龙尾道进入山门,眼前即是极为开阔的祭祀广场,祭祀广场的北端就是年落成的轩辕殿。轩辕殿于年落成,由36根石柱围合成长方形空间,覆斗屋顶中央设圆形天光,象征着“天圆地方”。
黄帝陵所在的黄陵县位于陕西延安的最南边,距离西安和延安各有公里左右,自驾可与雨岔大峡谷、黄河乾坤湾和壶口瀑布等景区一起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