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称:“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作为一个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世世代代延绵不绝的古国,自古以来,我国便有很多的神话传说被口口相传,而在远古时期类似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共工怒触不周山……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而与这些同样有名的,还有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可是你真的了解蚩尤究竟是何物吗?又因为什么才引得黄帝要对其赶尽杀绝?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01黄帝与蚩尤
而要了解这个故事,就必须得先从两位主人公说起——黄帝和蚩尤。在远古时期,我国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阶段,但传统的母系氏族已完成向父系氏族的靠拢和过渡。这一时期,人们还以部落的方式存在和生活着。而不论大小,每个部落中推选出的首领便是相当于父系氏族的“大家长”。
至于黄帝和蚩尤,他们就分别在自己的部落中担当了这一重要的角色。而既然能被推选为部落的首领和话事人,自然不可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二者必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都有各自的一技之长。
那么,先说黄帝吧。在《山海经》的记载中,他最开始并不是唯一的“皇帝”,而只是当时中原大地上的诸位君主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更加系统的礼仪文化等制度初步成型,他才被尊为五帝之首。
根据传说,黄帝是少典和付宝的儿子。他姓公孙,名轩辕,因为后来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于有熊一带,所以也把他称作有熊氏。
他医术高超。曾经得到过广成子的教导,在崆峒山上修道参悟,与神兽白泽相伴,摸索出一套对人身体有益的“黄龙拳”。后来更以自己的心得体会为基础,和神医岐伯等人一起探讨,编撰成为《黄帝内经》。同时,黄帝还是一个发明家,他曾经为百姓生活的便利和稳定,先后发明了井、房屋等用具。
此外,黄帝手下也是能人辈出。宁封子曾经在打猎烤制猎物的时候突然产生敏感,迸发出烧制陶器的想法,于是便开始建窑烧陶,推动了“瓮城”的建立。雍父也曾听从皇帝的命令,研发出舂米用的杵和臼,使得百姓能够舂谷去皮,吃上大米。还有黄帝的妻子嫘祖,她养蚕缫丝,教会人们制作衣服……
因为黄帝的种种功绩,后世人一直感念至今。今天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中的“黄”,其实指代的就是黄帝。至于蚩尤,他是九黎部落的首领,也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被称为“战神”。这个称号的由来,一方面和蚩尤在历史中的外貌特征有关。根据传说,他像哪吒一样,有着三头六臂,身体发肤都像是用钢铁做成,刀枪不侵,无法损伤,因此在战争时便显得格外勇猛。
《述异记》也对其有所记载,称蚩尤氏的耳鬓像是剑戟,头上还有角。据说黄帝都一度不能匹敌,后来是向上天请求力量,这才打败了蚩尤。这便是“战神”的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蚩尤是历史上第一个制造出兵器的人,因此“战神”也是“主兵之神”的意思。即使后来,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打败,斩首埋葬,头颅化作了血枫林,他勇猛善战的品格依旧为人所传唱。就连黄帝也将他的形象画在了自己的军旗上,用来鼓励己方的战士昂扬斗志。
02黄帝战蚩尤
那么,就是这样两个在远古神话传说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为什么非要争斗不可呢?这就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根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7世纪时,黄河中游和汾水下游的大小部落数量可以达到一万以上。而其中最鼎盛,最强大也最有影响力的部落则有三个,分别是蚩尤的九黎部落,当时还叫做姬轩辕的黄帝率领的有熊部落,和最为传统的老派神农部落。
而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从那时就已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梦想。如果不是三个部落彼此制衡又彼此威胁,恐怕早就有人先拉开战争的帷幕。但在三个部落中,对此最为急切的就是地理条件最危险的有熊部落。因为它刚好被神农部落和九黎部落夹在中间,如果一旦发动战争,极有可能腹背受敌。
在这种局面下,黄帝就也展露出了自己作为首领的决心和果断。他决定抢先出击,先突袭了相对保守的神农部落。随后,这一计谋飞速地取得了胜利。此时,就只剩下两个部落针锋相对。野心勃勃的黄帝自然不可能就此收手,于是便趁着人心稳定、军队振奋,一鼓作气来到了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也是在这里,黄帝战蚩尤,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
根据神话传说记载,蚩尤当即便喷出了一阵浓雾,几日几夜都不会消散,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黄帝手下的士兵失去方向,自己走向灭亡。而黄帝也没有坐以待毙,他发明了指南车,为自己的将士寻找方向。
眼见一计不成,蚩尤就又生一计,催动法力,使得战场上狂风大作,暴雨滔天,以恶劣的气候阻碍黄帝的脚步。而黄帝就“下天女曰魃”,这所谓的“魃”,其实就是“旱魃”,所到之处不见流水,处处干旱,果然止住了蚩尤的风雨,顺利取得了胜利。
03黄帝书蚩尤
在蚩尤战败之后,黄帝自然便成了当时中原大地上唯一的大部族首领。而正如俗话说,历史的书写总是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关于蚩尤的记载,也多半是在黄帝的授意下完成。
因此,在后世的古书中,便有学者引用《孔子三朝记》,认为“蚩尤,庶人之贪者”,又有说“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其实这些就都是传统封建大一统观念下,将天子、诸侯、庶人的等思想照搬到了远古时期,与当时的真相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至于蚩尤的最终结局,其实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认为蚩尤确实被皇帝杀了,也有人认为其被黄帝驱使,这则是涉及了“蚩尤”的广义和而狭义概念。狭义的蚩尤本人自然是留不住性命,无论出于哪种考虑,黄帝都需要诛杀他,以维持自己的统治稳固;而活下来的则是广义的蚩尤一族,黄帝不残忍屠族,而是让他们的部落从此归顺于自己,既体现了自己作为统治者的仁慈,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而一些对蚩尤恶意的抹黑,将其描绘成为反面形象,宛如怪物,其实也是黄帝作为统治者巩固自己权力,提升威望的手段罢了。其实就像那句名言所说,有些时候,“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需要透过它层层叠叠的妆容,才能窥见其中的真相。而这真相往往又是全方面,多角度的,需要我们细细探寻,才能更加客观地做出品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