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河南永城人,是民国初年的著名军阀。
年,孙殿英奉命驻扎在清东陵附近。他以演习为名义,封锁并盗掘了清东陵中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一时间,孙殿英成了当时全国笔诛口伐的“东陵大盗”。好在孙殿英不惜血本,用得来的珍宝,大肆贿赂民国各大权势人物,这桩震惊全国的盗墓大案,最后才不了了之。
孙殿英盗宝3年后,即年,其子孙天义出生。孙天义自出生以后,和父亲见面的机会就很少。关于父亲的事情,孙天义多从母亲、姑母以及父亲的幕僚口中得知一些。孙天义后来回忆说,他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父亲也没有过多干涉他的生活和发展。
年,孙殿英在豫北战役时被俘,同年冬天,在战俘营去世,时年59岁。而孙天义当时才年仅16岁。
孙殿英虽然是军人出身,但孙天义却对当兵打仗没有一点兴趣,而是对语言、文学非常有兴致,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走上了学术、教育,以及中华历史遗产保护的道路。
年,孙天义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开始致力于西方语言、文学的推广和研究工作。
年起,孙天义在西安外国语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成为了大学教授。并于年至年间,担任了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一职。
孙天义教授不仅精通外国语言,对中国语言和文化也颇有造诣。他曾数次在美国、日本等国开设讲座,教授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充当了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在他的努力下,西安外院同国际上二十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同时,孙教授作为院长,还积极进行高校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绩。
年,孙教授被授予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天义教授除了教授学生,担任院长,桃李遍天下以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年,孙天义第一次参观黄帝陵。当时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在一片绿影中,矗立着黄帝陵。孙天义看后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可是近看太狭小、太简陋了,和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和气度太不相称了。从此,修缮扩展黄帝陵的想法一直留在孙天义的心中。
年,陕西成立了黄帝陵基金会,孙天义担任了黄帝陵基金会副会长。年,孙天义正式担任会长。他在任期间,多次组织募捐,对黄帝陵进行了积极保护和修缮。年,黄帝陵一期修缮改造工程完成,达成了孙天义许久以来的心愿。孙天义看着崭新巍峨的黄帝陵,感到非常欣慰。他对于自己守陵人的身份,也感到非常的自豪,说自己是在进行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
年,孙天义教授离休,之后一直担任西安翻译学院名誉院长。
冯玉祥曾经对孙殿英说,在反清廷这一点,他干的是活的(驱逐溥仪),而孙殿英干的是死的(掘清东陵)。等于说,孙殿英在破掉清朝的封建统治上,颇有成果。而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却在新中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上颇有成就,桃李遍天下,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父子两人,一破一立,也算是一个很好的传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