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乔姓rdquo真正的起

年3月12日

修家谱首重由来,也就是说修好家谱首先得搞清楚姓氏的渊源。

垂天之木必有其根

至海之流必有其源

累世之族必有其先

国之有史,方之有志,家之有谱,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源头之重是为根本。

今天我们首先来从乔姓渊源的参考依据开始说起。

修缮一族家谱,追根溯源有其始,甲骨、鼎钟、碑刻铭文就是凭证,史志、谱牒记载就是依据,以最早为原则。也就是说有了这些凭证依据才能作为参考,口口相传没凭没据的,姑且记下来,当做存疑,以待后续有了更多的依据慢慢考究。至于电视剧情节和文人想像记述,还是算了吧,不能闹出笑话。这里不是比谁嘴大,就是帝王也不行。

春秋时期齐国的齐庄公被大臣崔杼刺杀了,齐国的史官叫太史,他写到:“崔杼弑庄公”。崔杼勃然大怒,立刻把史官杀了!就这样,崔杼从太史家的老大一直杀到太史家的老三。可是,太史家的老四还是这样写:“崔杼弑庄公”。据记载,被杀的齐太史只是“北史氏”,当时还有“南史氏”。南史氏听说崔杼杀史官,也要赶来接班写直笔。走到半道上,听说“北史氏”家的老四“直笔”成功了,“南史氏”才放心回转。

修谱如修史,只记有不记无,秉笔春秋直书不讳。一叶障目是见识问题,说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只是因为所处环境局限,但凡指鹿为马的只能说是别有用心。

1

历史书目参考

这一点虽然有点枯燥,但是为了让乔氏渊源探究更加有理有据,我们不得不研究,以免后世无从考究。为了让大家方便阅读,我特意在关键处加了不同颜色的批注,以便大家阅读。

《国语·晋语四》:“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清)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同德之难也如是。”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这里记载了姬姓。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

这里记载了桥山。

《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记载,后人对黄帝葬地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大都从《史记》之言。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有沮水穿山而过,山呈桥形,因以为名。上有黄帝冢,碑刻曰“古轩辕黄帝桥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黄帝的姬姓子孙有一部分在桥山守陵,以山名命氏,称为桥氏。

这里记载了桥氏。

蔡邕《太尉桥公庙碑》亦载:“桥氏之先,出自黄帝。帝葬于桥山,子孙之绍基立姓者,咸以为氏。”显然,此支桥姓是黄帝后裔。

《史记》载:“鲁有桥桃,畜牧塞上,马牛升匹,粟以万计。晋有蜀人桥赞。”

蔡邕《太尉桥公庙碑》及《姓氏急就篇注》记载,乔氏即为桥氏。

唐《元和姓纂》和宋《通志·二七·以地为氏》记载:“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桥氏。”

宋《唐书·世系表》云:“桥,姬姓后。” 

《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乔氏)系出姬姓,本桥氏,其后去木为乔氏。望出梁国。冯翊。又匈奴贵姓有乔氏。代为辅相。”

《新唐书·宰相世系》简要记述为:“乔氏出自姬姓,本桥氏也。汉太尉玄六世孙勤,后魏平原内史,从孝武入关,居同州,生朗,朗生达,后周文帝命桥氏去‘木’,义取高远也。”

《唐书·世系表》又注:“西域有拘弥王桥塞提。”拘弥,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亦即干弥,故城在今新疆和田克勒底城。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桥氏。”

《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乔氏即桥氏也。后周文帝为相,命桥氏去木,义取高远。一云匈奴贵姓(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世为辅相。”

《续通志·八六·遗平声》曰:“明桥宗义:什邡县丞。”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七世祖仁,从同郡戴德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成帝时为大鸿胪。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祖父基,广陵太守。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父肃,东莱太守。

《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玄子羽,官至任城相。

《路史〈后纪〉》云:“(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三人,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汉来复者为安氏。”

《古今人表》记载:“蟜极,玄嚣子也。生帝喾。后有侨氏。”《风俗通》云:侨氏,“黄帝孙侨极之后。”《风俗通》云:“黄帝裔孙侨极之后。侨,亦作。”有史料说,侨又作桥。此则出自黄帝。   

《风俗志》云:“黄帝孙侨极之后。”侨氏:黄帝的后代子孙中还有将桥氏写作侨氏者。此处侨极,蟜极也,黄帝之孙玄嚣之子,又做橋极。

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大望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关于桥氏改为乔氏的时间,清人张澍认为不始于北朝的西魏北周时期,而是早在周朝末期已改。他在《姓氏寻源》中引东汉文学家蔡邕所云“黄帝子孙不在十二姓者,以桥为氏,周末始去木”之后,强调说:“蔡所云周,乃姬周。”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橋姓部:历数古今史载及名人。

其氏族典第十一卷载:黃帝元妃西陵氏,生子三人,曰昌意、曰元囂、曰龍苗。次妃方纍氏,生子二人曰休曰清。第三妃彤魚氏,生子二人,曰揮曰夷鼓。第四妃嫫母,生子二人,曰蒼林、曰禺陽。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共二十五人,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釐、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十三人皆姬姓。

中华之骨的《乔氏姓氏略考》考曰九源:

(1)源于姬姓,为黄帝守陵者之后裔,以地名为氏。

(2)源于姬姓,虞舜祖父桥牛,以先祖名字为氏。

(3)源于匈奴族,汉化改姓为氏。

(4)源于蒙古族,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傈僳族,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达斡尔族,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满族,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台湾原住民族贡乔氏族,以居邑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9)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

《孔子世家谱》中国最为完整的一部谱记,配合中华世纪及朝代列表,完全可以完成乔氏家族树谱断代标记。

《青山彭氏敦睦谱·宗系》:“黄帝生二十五子,依序为:娶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酉、祁、冯夷、滕等六子;娶方雷氏(女节),生龙苗、葴、荀、任、清、采等六子;娶彤鱼氏,生夷鼓、缙云、乔伯、姞、僖等五子;娶鬼方氏(嫫母),生苍林、青阳、嬛、詹人、依、禺、累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女华。”

2

得姓祖谱目录参考

这里只简单做一下目录参考。

盐津乔氏宗谱:“系黄帝长子玄嚣后裔,玄嚣之子桥极”

山东枣庄古丰乔氏宗谱:“系黄帝麾下大将慧,因远征凯旋,帝指树赐姓名乔慧”“系黄帝之三子后裔”

太谷·沈阳乔氏宗谱:“系周文王第九子后裔”

梁国乔氏宗谱:“始祖达公去木为乔,六世祖庇公受易于商霍……”

梁国郡爱竹堂乔氏宗谱:“因守渭桥得姓”

光裕堂乔氏宗谱:“系周·鲁国人昚公后裔”

泰州乔氏宗谱:“原蒙古族人,因战功洪武年间赐姓乔”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始祖橋庇,后周始改姓喬,又注云匈奴贵族”

…………略

3

采信最早原则

我们不仅仅从依据上来考究乔姓渊源,还要找出其中的时间节点,把这些依据串联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渊源的疑问,找出更多的理论支撑。

甲骨尊记载,鼎钟依铸年,碑看立时,史志谱循序旹。不管上溯多远,就看是那个时代形成的和援引凭据。新修缮几修的家谱,要以最早的祖谱为依据。

修撰全国的通谱时,要全国一盘棋,要全勿缺,谱成即概括所有乔姓渊源。

在一宗一系能成立的乔氏渊源,在全国框架下就不一定成立。出土的甲骨文字,字辞零散;钟鼎铭文,碑刻史志谱载,多不系统;但最好原文照录。古代的事太久远了,不要脑补加想像,还是不改的好,有误谬疑错谱后加注说明即可。史志谱载,也常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如黄帝二十五子,各载不一,不要急着下结论。

将所有的记载按朝代罗列出来,找到能合理解决悬疑和支持谱论表述的重点,同时让更多的人自己判断采信是否成立。并且列出引用书目和家谱原文或影印,以为凭证参考。

现代人工智能的进步,加快了数据结构化和分布式数据分析及即时宏观调用的实现。用在家谱数据库上,使修谱变得更方便,界面更亲和更人性化。

现在国家正在做史料数据化,将来在大数据下,各方面可参考的资料会越来越丰富,站在名方角度的说法,更会层出不穷,那时的综合汇总,辩析取舍将更重要。同时对老旧的资讯会产生更大的冲击,甚至不少定论,因新的研究发现被颠覆。有很多文人的杜撰会被打脸。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给未来一个交待,不出笑话。

结语

我所述的略考,从来都是先列出处,穷尽一切可能,不管是渊源,还是黄帝陵、小云南、大槐树、闯关东的考证,全是各方观点一同罗列,只说大的方面,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守陵无法确认仅第三子龙苗守陵,只能做一个说法列在那,追根溯源,不是反对谁,历史就在那里,现在能见到的就那些,承认它也存在,不承认它还存在。要有说服力,就需要有力的凭证支持。没有,就先放下期待后考,不做没意义的赘述。下期我们将从谱系入手进一步追溯乔姓渊源,欢迎持续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