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十三陵只有定陵被挖,清朝皇帝陵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挖掘了埋葬着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倒霉的万历皇帝成为唯一一位陵寝遭挖掘的明朝皇帝。

但和明十三陵情况不同的是,清朝皇帝的陵寝却有一半遭盗挖。其中,清东陵除了顺治皇帝的孝陵外,其他全部被盗。清西陵情况要好很多,只有最后一个葬入的光绪皇帝的崇陵被盗。

明朝要比清朝早一个朝代,为什么明帝陵基本相安无事,可清帝陵却被盗挖的这么严重呢?这还要从两个朝代末期的社会环境说起。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殉国,明朝从此灭亡。不久之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向清军投降,清军得以顺利入关。

作为一个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清朝统治者知道要想在中原有稳固的统治,必须争取到汉族人民的认同。于是,清军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消灭农民起义军的旗号,一路南下。因为在当时大多数汉族百姓眼里,明朝灭亡是因为“闯贼”谋逆而不是满清入侵。

为了安抚汉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的情绪,清朝统治者下令对埋葬着明朝历代皇帝的明十三陵进行必要的修缮,还按帝王陵寝的规格派兵保护。

但到了清末时期,环境就完全不同了。为了能够顺利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清朝虽然入主中原二百多年,但在当时许多汉人眼中,依然视他们为入侵者。

当清朝灭亡后,接任的民国政府虽然答应给予清朝皇室优待,但对清帝陵的保护就无从谈起了。

年,孙殿英带领手下疯狂的盗挖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后来东窗事发,孙殿英竟自辩称盗墓是为了要革满清死掉的皇帝的命。虽然盗墓的理由太牵强,不过孙殿英还是被当时的政府给无罪释放了。

有了孙殿英先例,后来许多人就对清帝陵虎视眈眈。之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康熙、光绪等多位清朝皇帝的陵寝都先后遭盗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才有了好转。

此外,明帝陵在地理位置和挖掘难度上,也比清帝陵拥有许多优势。

明帝陵都处于北京近郊,不但每天都有不少人来来往往,附近还住着大量居民。而清帝陵位于河北的山沟中,人烟稀少。盗皇帝墓所许的时间长,动静大。盗墓贼选择后者下手自然要方便许多。

明帝陵的地宫在建造之时就做了充分的防盗措施,想要挖掘难度很大。万历皇帝的定陵挖掘前后共用了两年时间。而清帝陵的防盗措施就做的很粗糙了。以至于那些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只要很短时间内,就能挖通地宫。

因此,从各方面情况来看,明帝陵的相安无事和清帝陵的大规模被盗,都是必然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