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墓葬的不封不树看黄帝陵二三里

从有关文献资料来看,上古墓葬大多“不封不树”。所谓“不封不树”是指墓葬没有封土堆,同时,也没有在其旁栽种树木。《周易·系辞下》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于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意思是说:上古时代的墓葬非常简单,用柴草将死者掩埋于荒野,不起坟丘,不栽树木,亦无丧礼可言。考古调查中发现殷周时期乃至以前的帝王陵墓“不封不树”,没有坟丘,坟丘墓的出现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现存的所谓黄帝陵等上古帝陵,多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而建造的,这些陵墓一般都有高大的封土堆和相当规模的陵园建筑,与“不封不树”的上古葬制相去甚远,也证明了其无疑是出于后人的想象,他们还认为,这些帝王多属于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尚难断定,其陵墓之所在就更是无从谈起了。他们最后得出结论说:这些帝陵作为凭吊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象征性场所,则无可非议,但如果视其为古帝王的确切葬地,那就未免太草率了。

临潼姜寨

华县元君庙

宝鸡北首岭

对于这个看法,笔者不敢苟同,愚以为:表面看来,作为上古时期仰韶文化的轩辕黄帝,其陵墓“有封有树”无疑与“不封不树”的上古葬制相矛盾,但我们又要看到,在对仰韶文化乃至整个新石器时代墓葬进行发掘时,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氏族的公共墓地里,众多尸骨排列井然有序,而且头向每每朝着同一方向,如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有华阴横阵村、临潼姜寨、华县元君庙、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和渭南史家村,墓葬总数达多座,各墓地均发现尸骨放置是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成行,墓葬方向比较一致,除北首岭为北、西北向外,其余均为西向,值得一提的是,死者是不可能同时去世的,应当是相继离开人世,而众多尸骨头向的一致性恰巧说明:前一个氏族成员死去,至少应留有一个醒目标记,以确定下一个去世的氏族成员埋葬时的头向,依此类推,设立墓葬标记已成为氏族公社有关丧葬制度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否则,整个公共墓地对尸骨的埋葬的头向将会以杂乱无章的形态出现。另外,我们在考古发掘中经常会遇到上古将死者遗骨进行第二次埋葬的这种现象,考古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二次葬。中国的二次葬这种葬俗在距今—年的新石器时代贾湖类型文化中即已出现,后尤以仰韶文化的元君庙墓地与马家窑文化中表现最为突出。史前时期,世界许多地区都存在过二次葬,如果仔细的分析研究,我们会发现,凡实行二次葬的群体必须经过第一次埋葬,并且设留标记以备后用,倘第一次埋葬时地面上未留任何标记,那么二次葬这种葬俗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说,上古时期的仰韶文化乃至整个新石器文化中,去世的氏族成员埋葬后,按照原始的丧葬习俗,地面上应存在“有封有树”的丧葬形式。故单纯以“不封不树”来断定现存黄帝陵非黄帝确切葬地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黄帝陵

黄帝陵冢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黄帝陵墓“圆形宝顶”,是明、清的墓葬形制,但这并不能说明黄帝陵墓是明、清时代的产物,笔者认为:从黄帝时代到明、清时代,黄帝陵墓的形制应是随着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其形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但并不能否认黄帝陵的真实性。“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逝世后确确实实被埋葬在陕西黄陵的桥山之巅。

来源:西部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