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法祖中国人的伟大传统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76.html

年4月1日,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古城绛州城隍庙,《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后人李俊明在参加传统清明祭祖仪式。(东方IC/图)

“敬天”是尊重自然法;“法祖”是遵循习惯法。敬天法祖就是尊重遵循自然法与习惯法。

在进化论意义上,“敬天法祖”不仅不是陈腐不堪、愚昧无知的,反而闪烁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芒。

传统中国,中央政府有定期“祭天”“祭黄帝”的典礼。改革开放后,公祭黄帝的传统得以恢复。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举行。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清明,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我们要祭祀自己的祖先,上香、上贡品,冀望祖先在天之灵感受到我们的心仪。这项传统不曾因改朝换代而消失过。以上种种,汇成一个词,就是“敬天法祖”。祭天、祭黄帝与祭祀祖先,就是敬天法祖的仪式化。

“敬天法祖”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宗教。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听起来非常提气,但也反过来说明“敬天法祖”才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

“敬天法祖”源于《礼记·郊特牲》中孔子的话: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类似的话也见于《孔子家语·郊问》: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

可见,敬天法祖、报本反始本身也是非常正统的儒家思想。在哲学意义上,追问自己从哪里来,对自己的由来有好奇之心、有温情与敬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了。

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敬天法祖的意蕴?

敬天:尊重自然法

首先可以这样理解,“敬天”是尊重自然法;“法祖”是遵循习惯法。敬天法祖就是尊重遵循自然法与习惯法。而一个文明社会的习惯法,除了约定或特殊的成分之外,内核还是自然法。

孟子说:食色,性也。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都说生存与繁衍是最基本、最底层的欲望。任何具体的欲望穿透之后可鉴别的底层形态,无非两种:生存与繁衍。生存是自己活下去,自己活着,自己的基因才能活着;繁衍是让自己的基因像薪火一样传下去,不因自己肉体的死亡而使自己的基因也随着死亡,在基因层面让自己活下去、争取基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

一言以蔽之,保存与传播自己的基因本身就是写入基因的本能。为此,一个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获取、占有与使用生存资源。由此,最核心的天道或自然法也就呼之欲出。

首先,个体要生存与繁衍,一个种群/社会要存续下去,都必须生产与消耗生存资源;一个个体、一个组织要取得相对于其他个体、其他组织的竞争优势,一个社会要取得相对于其他社会的生存优势,都必须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生存资源。这套最有效率的方式叫私有产权或自然权利。

个体或共同体获取生存资源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通过掌握破坏要素,掠夺与寄生;二是通过掌握生产要素,先占、生产与交易,要保住自己的生存资源,还要有防卫意愿与能力。

所谓自然权利,是通过自然选择筛选出来的人正当行为的边界、人获取生存资源的正当方式。正当的定义是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StableStrategy,ESS)。ESS是一个种群/社会的大部分成员所采取的策略,该策略优于其他任何策略,因而具有稳定性。

不难证明,掠夺及只生产不防卫的生存策略都不是ESS。生产并对掠夺行为进行武力防卫的生存策略才是ESS:别人善意待你,你回以善意,由此催生更多的信任合作,这就构成了对信任合作的正反馈;别人掠夺你,你防卫与报复,这就抑制了掠夺,构成了对掠夺的负反馈。相比只生产不防卫,防卫与报复能够压制掠夺;相比掠夺,生产能增加生存资源、创造财富,使社会存续。因此,相对于其他策略,生产防卫策略会被一个社会大多数成员所采用,是ESS,是最有利于生存资源的生产、最有利于一个社会的存续发展,因此是自然权利。

生产防卫策略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一个社会促进合作、扩展市场秩序的最优解则,是一个社会生存资源或财富创造的最佳激励。

其次,个体基因要绵延下去,一个种群/社会要绵延下去,除了必须以最优效率的方式生产生存资源之外(从而有利于财富生产与再生产),还必须确保生存资源从上一代向下一代转移,让下一代获得更多更好的生存优势与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人口生产与再生产),而不是反过来。婚姻与家庭制度就是为此而生的。

人有男女之别,需要通过两性繁殖来绵延基因。人类女性有较长的孕期与哺乳期。在这段期间,因行动不便,女性取得生存资源的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均大幅度下降。另外,人类的幼崽从哺乳期结束到性成熟之前有长达十几年的幼儿期,以用于习得相关知识技能,因为人类是社会化生存,生存与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认知能力与人际互动能力上。

在雄性竞争、雌性选择的基本面下,那些有能力有意愿提供充裕生存资源与充分保护、与女性共同抚养教育后代的男性,将会获得女性的青睐。这样,婚姻制度就应运而生:女性通过婚姻获得了抚育后代的生存资源,男性通过婚姻获得了基因绵延的机会,且大大提高了传递自己基因的概率(婚姻降低父子不确定性)。

所以,婚姻与家庭的基本功能有二:一是抚育后代、绵延基因,二是分配尤其是代际分配收入财富。收入财富的积累与代际传承对子女的抚育成长非常重要,有利于提升子代的生存优势与竞争优势。在这个意义上,功能二只是功能一的手段而已,功能一才是家庭的终极目的。一个家庭,通过资源向下一代转移,实现基因绵延利益的最大化。

资源向下一代转移,是个体基因绵延与种群存续的基本前提,是天道或自然法。如果资源整体上向上一代转移,种群将面临灭绝的风险,是逆天而行。

尊重上述天道或自然法,即是“敬天”。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敬天就是让我们的生命与基因代代相传、绵绵不绝,谱写的是一曲生命对生命的无尽礼赞。

法祖:遵循习惯法

一些自由派鼓吹一种摆脱习俗、传统束缚的自由,某些激进自由派甚至视婚姻与家庭制度为自由的对立面。

但在保守主义者看来,尊重习俗与传统、遵循习惯法及捍卫婚姻与家庭制度,不仅不与自由相冲突,反而是自由的基本前提。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自然演化出来的习惯法,包含着我们的先人与世界相处的生存之道,乃是我们的先人生存智慧的结晶,乃是通过进化算法/遗传算法/达尔文算法筛选出来的最优解。即使我们没有完全搞明白其机理(个人理性之所不及),也不妨我们学习效法先人通过试错发现的、一代代积淀下来的最优解。在一个充满迷雾、晦暗不明的生活世界中,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综上,把“敬天法祖”合理解释为“尊重自然法、遵循习惯法”,符合进化论。在进化论意义上,“敬天法祖”不仅不是陈腐不堪、愚昧无知的,反而闪烁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芒。

敬天:理神论

接下来,我们不妨从模因的视角进一步看待“敬天法祖”的必要性。我们不仅是基因的载体,基因传递的方式是遗传;我们还是模因的载体,模因传递的方式是学习模仿。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将模因(Meme)定义为:“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及行为模式等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相类似的东西。”也就是说,所谓习俗、传统、习惯、观念、理念、制度、道德、伦理、意识形态、宗教与文化等,都不过是模因的异名或某种表现形态而已。那么,“敬天法祖”作为一种模因,实质功能是什么呢?

实际上,从发生序列看,一神论是人格神论发展的最后阶段,非人格化的理神论(例如中国人所敬之“天”)才是宗教发展的最后与最高阶段,是对人格神论与一神论的扬弃。

理神论摆脱了愚昧野蛮的宗教狂热,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通往世俗主义、理性主义。中国有儒家,是中国之幸。中国人所敬之“天”,是义理之天,是非人格化的理神;人凭借着理性可以认识、企近“天”。中国历史上没有宗教战争与宗教迫害,领先同时期的欧洲几条街,得感谢这种理神论与世俗主义。

播散欧洲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迫害,这反而塑造了对犹太教的强烈认同。北宋年间,有一支犹太人来到河南开封,也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一赐乐业教”(一赐乐业即以色列)。但中国既没有宗教迫害,也根本不管你信什么,无意制造与强化民族识别、宗教识别,犹太人一如中国人,想科举也行,想置业也行。这些犹太人及其后代就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到后来,除了长着一张犹太人的脸之外,在思想行为上与中国人无异。这彰显了儒家世俗文明的明智与强大。

法祖:有利于基因绵延的模因

再看“法祖”模因的功能。基因有生存与繁殖的本能,即要尽可能多的复制与传递自我,要让更多的人作为延续自我的载体。模因在这方面的行为与基因极其类似。模因就像病毒等生命体一样,一旦产生,也是乐生厌死、寻求复制与绵延意义上的永生的。

但模因有两种。一种是与个体及种群的基因绵延利益截然对立的。如某些宗教有禁欲的教义,奉行这种宗教教义的信众就不会留下后代。但反基因绵延的模因为什么能存在呢?或许用“任何模因一旦诞生有自我复制与传递的需求”来解释就足够了,但这类模因的存在客观上淘汰了某些基因、降低了某些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也许这是大自然的一种诡计,以淘汰某些没有生存优势的基因?另一种是有利于个体及种群基因绵延的模因,如“法祖”模因。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大的不孝并非不奉养双亲,而是没有传下后代、延续基因,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生育伦理、生育模因。

追问与探究自己从哪里来,是内置在基因里的程序。天就是自然,化育万物,人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也就是都源于天,这就生发出“敬天”的自然情感。每个人都有家族树,往上追溯自己的祖先,先人一代代把基因传承下来,直到自己,这就生发出“法祖”的自然情感。所以敬天法祖是最自然的宗教情感。但先人的最大愿望不是要你不折不扣地复制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把他们的基因继续复制、继续传递下去,让他们在基因意义上获得永生。

当你在清明时节,携带儿女站在祖坟之前,看到从繁衍生息在这里的第一代先祖开始,祖先的坟茔一字排开,以最强烈、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向你展示了代代相传、绵绵不绝的家族基因谱系,你心中难道没有涌起一种神圣感?这种神圣感,这种宗教情感,难道不比一切人造宗教更为真实、更为自然、更为深刻?

随后,你心中是不是生出一种厚重的责任感:一定要把祖先传递到自己手里的这把火继续传下去,让祖先与自己获得基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

站在先人的坟茔之前,最低限度,你会生发出“不辱没祖宗”的心意,生发出把好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的决心,甚至你还会有一定要“光宗耀祖”的内心冲动,让祖先与自己获得模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这种永生,岂不比虚妄的修道成仙、升登天堂之类的永生更为真实、更为正常、更为体面?

因为有“敬天法祖”模因的加持,先人的坟茔对后人来说,就是信誉的一种极为可靠的抵押品。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信哉斯言。

先人的坟茔是什么?我们的身体是什么?其实都是“敬天法祖”这种厚生自然宗教的圣殿、庙宇,供奉的是绵绵不绝的、永生的基因之神、模因之神。所以先人的坟茔是神圣的,我们的身体也是神圣的。这神圣,本乎天地的生生之德。

在这个意义上,敬天法祖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这是一种以厚生为导向的自然宗教,是历史深处的先人及我们体内的基因向我们发出的深沉召唤,与迷信愚昧一点儿也不沾边。

当要移风易俗时,应体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请把中国人“敬天法祖”的宗教情感加到天平的另一边,请对我们的传统有了解之同情。这样才能知道移风易俗的边界在哪里。几年前的周口平坟之所以不能成功,就在于打破了这个边界。

结语:中国人的两种“永生”

最后,说一下“永生”。生命一经产生,尤其是我们这种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一经产生,内置在基因上的程序设定就是乐生厌死的,这与人有限的生命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以某种方式“调和”这种矛盾,人类社会发展出了两种因应之道、两种永生观。

一种是建构一种永生的、至高的生命形态,如上帝,如仙人,然后企望通过某些看起来正常或怪异的方式分享或成为这种永生的、至高的生命形态,“信上帝得永生”或修仙,用宗教术语来说,是他力救济与自力救济。这是人造宗教,是虚幻的永生观。另一种就是自然的宗教情感直接注入生命,追求两种与进化兼容的、真实的永生:个人在基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与个人在模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中国人的敬天法祖就是这两种“永生”的体现。这是自然宗教,是建立在进化论磐石之上的永生观。

中国人以家庭或家族为基本单位对先人缅怀祭祀的一整套观念、仪式与价值观,追求的就是这两种“永生”,永生的载体是家庭与子孙后代。这两种“永生”对个人的激励是,涵养旺盛的生命力,立德立言立功,把先人托付给自己的基因与模因更多更好地传承下去。其自然的逻辑后果是家庭价值观,对婚姻的重视、对家庭的坚守、对子嗣的投资。中国父母愿意为了子女上好大学而节衣缩食;某些洋人宁愿买游艇也不愿给子女大学学费,中国父母绝对做不出来。在这种“自然宗教”之下,个人本位与家庭本位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与那种反家庭价值的极端个人主义大异旨趣。

这两种“永生”与其说是中国人所独有的,倒不如说是人类真“普适价值”的体现。年底年初,《寻梦环游记》(Coco)在中国凭着口碑创造了12亿元的票房,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故事的基本设定是:亡灵世界是由活人的记忆而存在,如果一个亡灵被亲友及世人遗忘了,就会从亡灵世界永远消失。对于亡灵来说,只有在世的后人记住自己、缅怀自己、祭祀自己,才能在亡灵世界永生。这其实是两个隐喻:对先人的记忆,隐喻先人在模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子孙后代繁衍生息,隐喻先人在基因绵延意义上的永生。正是这两种“永生”所体现的永生观,让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敬天法祖”是中国人的伟大宗教,但绝不是中国人所独有的。

(作者为媒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