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中华第一陵黄帝陵献词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编者按

二十四年前,一名来自北京的记者写下了这篇报告文学,用深情、朴素、厚重的文字记录了一位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二十四年后,我们回味她的文字,追溯着她的脚步,仿佛又回到年桥山之上那场盛大的公祭典礼之中,感受到这篇穿越了二十四年的文字后面,难以割舍的情愫。

韩小蕙和季羡林先生在北大合影

作者:韩小蕙,光明日报社《文荟》副刊主编,高级编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20部。有作品被译往美国、匈牙利、韩国等。获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韬奋新闻奖、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优秀编辑奖、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

中华第一陵

——黄帝陵献词

汉武祭陵唐建庙,

到了宋代把庙迁,

不论谁来做皇帝,

登基都不忘祖先。

——黄帝陵童谣

引子

这是一张年轻的面孔,庄严,凝重,肃穆、神圣。

当我们的车队驶过时,他“啪”地立正,敬礼,用足全身力气,把右臂一丝不苟地举成90度直角,以一个军人的最高礼节,表达出他的崇敬之情。

从西安到黄帝陵,行程余里,用时5个多钟头,在每一山梁、高坡、大峁、兀塬处,都曾见到这样一位位年轻的武警战士,庄严地向我们的车队抬起手臂。浑厚雄壮的黄土地,把他们衬托得格外挺拔,以至于我们的心神,也随之飞扬起来……

在这个据说是不屑讲究权威的时代,是什么吸引了这些威严的士兵呢?

是黄帝——更准确说,是对我们中华古老民族的尊崇和热爱,使他们变得如此超凡。

五千年前的黄帝,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人文初祖。

我们的车队,是乙亥()年清明,前往黄帝陵祭祖的一行中华儿女。

黄帝到底是谁?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你知道黄帝么?

没有人不知道。

就连村妇、愚童也没有例外。因为“炎黄子孙”不但是挂在我们嘴边上的最常用语,而且也是流淌在我们血脉当中的不息血液。有一天我在北京繁华的银街上,竟见这样一条气势恢宏的广告:“炎黄面孔,华夏风采”。可见,炎黄二帝在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的心庙里,占据着怎样至尊的位置。

但是且慢,我就要考考你了,以下四个问题:①黄帝到底是谁?②黄帝有什么功绩?③黄帝身后葬于何处?④后世子孙又为何要年年大祭黄帝?

还是让历史学家来回答你吧:

⒈《史记·五帝本纪》,大史学家司马迁写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就是说,黄帝和我们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人,而非神灵。他叫公孙轩辕,从一出生起,就显示出卓尔不凡的才能。

⒉《抱朴子》《鬻子》《淮南子》《黄帝巾几铭》《轩辕黄帝传》,都记述了黄帝的五大功绩:①黄帝的发明创造不少于30种,例如井的发明,房屋的建造,服饰、釜甑、灶、杵臼、陶器、舟车的创制,交换与市场、原始天文历法的创立,婚嫁制度的改进,弓矢的创制与战阵兵法的讲究,特别是原始文字的创制等等。②率领百姓,带头农耕、纺织、狩猎,战胜了险恶的大自然,建立起老祖宗的家园。③经过52次战斗,打败蚩龙,统一各部落,结束了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社会。④为了寻求治理天下之道,曾广泛游历,体察民情,找寻真理。⑤勤俭朴实,自重自律,“声禁重,色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瞧瞧,黄帝多么能干呀,上天入地无所不包,黄帝成了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实际上,史学家们认为,这是后世子孙把我们的祖先的众多发明创造、功勋政绩,都记于黄帝名下,所表明的心思不言而喻——我们华夏民族是个了不起的伟大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史曾作出了辉煌灿烂的贡献。

⒊所以咱们这些黄皮肤的后世子孙,没有一个不以老祖宗为自豪的。甚至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都说这位伟大的老祖宗是葬于自己的地界。目前已至少有陕西黄陵、河北涿鹿、山东曲阜、河南闵山和甘肃正宁五个地方,都争说自己是黄帝的守陵儿女。其实,何不把眼光放开来,落点在我们14亿中国人民和万海外同胞身上呢——我们不都是炎黄子孙吗?所以甲戌年间,李瑞环同志来到黄陵,谆谆告诫大家不要再争了,还是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⒋至于后世子孙为什么要年年大祭黄帝,则更是说来话长,要先从一则历史故事引来:

相传公元前年秋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率领18万大军北征朔方。路过桥山时,发现其上有高大雄伟的黄帝陵,停止行军,令士兵一人一担土,一夜之间,就在黄帝陵寝前堆起一座20米高的“九转祈仙台”。第二天清晨,汉武帝率军祭陵,又登上“祈仙台”祷告。这就是“18万大军祭黄陵”的故事。

从此之后,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隆重地祭祀黄帝始祖了,详情无需去翻检古籍,但从本文开篇所引的那首黄陵民谣中,即可读出历史祭坛上的一番番盛况。不消说,那些匆匆而过的历代皇帝们,各自藏有绵延万世的祈求;然而也有为推动历史的前进,各种政治力量、各个党派团体在老祖宗的陵坛前,共同祭上一杯酒的。

最令人瞩目的一次,是年芦沟桥炮声呼啸的前夜,中国共产党特派林伯渠代表苏维埃政府,中国国民党特派张继、顾祝同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共同来到桥山,以鲜花时果之仪,祭黄帝于民族危难之前。林伯渠带来了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的祭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何等激扬历史的文字,想当年曾怎样激励我四万万炎黄同胞奋起自救的信心!我想,即使苍天无泪,也会唤请黄帝老祖宗的精魂贯于天地长虹,广庇万物,荫佑子孙的。历史是从不亏待正义、善良与良知的。

从彼时到今天已几十年过去,岁月荏苒,风云变幻,毛泽东、林伯渠、张继、顾祝同均已乘鹤西去,然而历史是写下来了,并还将继续写下去。

祭祀大礼

乙亥()年清明节,在万众的翘首等待之中,终于庄严地莅临了。

这一天高天辽阔,万里澄碧。金黄色的晨曦垂拂着黄土高原上一张张生动的脸,人们像过年一样穿起新衣服,老汉和娃儿们的黑瞳仁里都闪耀着兴奋之光。据悉,第一批登上桥山的人,子夜前就来到陵前守候了。等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代表缓步登山之时,夹道两旁,苍松翠柏之间,早已密密匝匝站满了黄陵县以及周边各县的十万守陵儿女。

历史也曾间歇过。但自从年恢复黄帝陵祭祀活动以来,黄帝祭典已越来越受到当地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