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及其存在的价值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古籍记载,神农氏本为烈山氏,开创了中国的第一个部落联盟,由于懂得火的两大作用——烤熟食物和取暖,被后世尊称为“炎帝”。

他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国文明的开拓者,这种开拓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医药等方面。

农业方面,制耒耜、掌农时、种五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炎帝神农氏在发明火耕的同时,受野猪拱土的启示,发明了耒耜这一劳动工具,据考古学家研究,耒耜的制成,标志着我国太古农业由点耕向锄耕阶段的过渡。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他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他还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并培育出五谷——稻、黍、稷、麦、菽,让人们大量种植。耒耜的使用、农时的掌握、五谷的种植,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太古的人们由茹毛饮血的原始渔猎时代进入安居乐业的农耕时代。

经济方面,农耕的出现和发展导致物质生产的充盈,带来了产品的剩余,原始市场交易开始萌芽。《周易系辞下》云:“神农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意思是说,炎帝神农氏为了解决剩余产品的问题,布告天下的民众,在中午设立了集市,让大家以物易物,各取所需,为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诞生、社会体制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政治方面,炎帝心系天下,治理部落有方。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们无不敬戴。

军事、文化方面,炎帝部落屡次击败入侵的北方黄帝部落,将其从长江流域逐到河北附近,虽在阪泉之野的最后一次决战中败北,但实现了炎黄文化的融合,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此而来。

原始社会晚期,公有制逐渐解体,私有制迅速发展,黄帝部落不断向东和向南扩张直接触犯了炎帝的根本利益,战争不可避免。黄帝南下东进,仅仅是因为争夺地盘和人口吗?不是。主要是为了掠夺南方富有的铜矿资源,以支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古籍《周礼·职方氏》载:“东南曰扬州,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古代的“金”,不是黄金,而是铜。

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三次,最后一次才获胜。阪泉在河北附近。为何炎黄在此决战呢?因为黄帝部落侵入南方之后,并未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南方产铜,武器和装备上比北方更强,黄帝部落在战斗中节节败退,一直被追打到阪泉之野,冬季临近,炎黄两部落在此形成战争的僵持局面。

黄帝石像

黄帝为何在阪泉之野最终获胜?有神兽相助黄帝,只是后人的杜撰,从战争的实质上来看,主观原因在于黄帝有南下的坚定意志;客观原因是多方面的,炎帝部落从夏季一直追赶黄帝部落过了长江,并在阪泉之野打到冬季,后勤补给逐渐跟不上,而黄帝部落由于接近大本营,后勤补给能跟上,另外,北方冬季严寒恶劣的天气对客场作战的身穿单衣的炎帝部落极为不利。

炎帝部落虽然战败,但实力依然强大,黄帝部落并无再胜把握,只好放弃南下追击,与炎帝部落和谈停战,以获得生产日益需要的铜矿,作为权宜之计,在名义上奉炎帝为长,炎黄联盟由此诞生。

之后,炎黄联盟互相学习,在中原地区推广五谷,养蚕缫丝,裁制衣裳,制作弓箭,制舟造车、发展医学等,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文化大融合。

医药方面,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宣药疗疾、救死扶伤,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先驱。据《帝王世纪》载,太古时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腥臊恶臭伤腹胃,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人均寿命很短。炎帝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它们的平毒寒热,找寻治病解毒的良药,使百姓延年益寿。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故先民封他为“药神”。他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其他方面,炎帝同样功业卓著,如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才有了衣裳,这是中国古人由原始部落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如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即神农琴。其“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表神农之和,使人们娱乐);如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弓箭,能有效地防止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外来部落的侵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如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它,可以对食物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它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籍还记载,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神农氏只是炎帝文化的开创者,炎帝文化是中国数代太古人类改造大自然集体智慧的体现,是中国文明的开端,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拥有深广的价值内涵。

在物质层面,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使得太古人民摆脱愚昧和野蛮,生产方式由渔猎到农耕,生活方式由居无定所到安居乐业,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导致原始市场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原始城市随之出现,农耕文化演变成农耕文明,国家政权随后应运而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地理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土地众多、军事战略缓冲空间大,同时自然灾害频繁且涉及区域广,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出现,很好地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农耕时代长期领先世界并成为唯一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

在意识层面,炎帝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炎帝创造农业,体现的是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炎帝设立集市,体现的是积极创新、务实利民的求是精神;炎帝管理部落,体现的是一心为民、无为而治的政治精神;炎帝反击侵略,体现的是坚贞不屈、驱逐鞑奴的爱国精神;炎黄文化融合,体现的是高瞻远瞩、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炎帝遍尝百草,体现的是敢于牺牲、济世济民的奉献精神;炎帝治麻为布,体现的是爱民亲民、以人为本的博爱精神;炎帝发明乐器,体现的是通天合道、怡情悦性的乐天精神;炎帝做弓制陶,体现的是改天换地、追求美好的文明精神。这些精神使华夏民族获得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产生的源头和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奋斗不息,特别每逢危难之际,总有仁人义士挺身而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炎帝文化在物质、意识层面的卓越功勋由九代炎帝和太古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其实,炎帝在狭义上代表本身,在广义上代表的是群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缔造者。

炎帝文化的价值完全能够与日月同辉,因为过去、现在、未来一脉相承,不容割裂。我们看到日本人吹着原始社会狩猎用的陶埙创造着当代世界核心科技,除了心灵上的震撼,也应该茅塞顿开。我们不能总是在工作中拿着人家创造的科技来装备各个行业,而是应该在假日生活中穿越时空,回到炎帝时代,在物质层面认真实践、在意识层面悉心领会,再回到生产工作中脚踏实地,如此循环往复并久久为功,才能创造和引领世界核心科技,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