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人死为大。在死者的坟墓上,一般要栽上松树或柏树,来寄托对死者的思念,以松柏不惧严寒酷暑的傲然风骨气质及长青不老的属性来表达使死者“长眠不死”的愿望。
在那个规矩森严的年代里,封土的高度以及栽种树量的多寡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一旦超过了这个礼数就会受到惩罚,太过严重逾越的,甚至会招致杀头之祸。在汉武帝之前的年代里,皇帝们的陵墓都是种植柏树的,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黄帝的陵墓上就是种植着柏树的。
或许我们应该从松树和柏树的本身的区别来研究吧。相对于柏树来说,松树产生的松子具有药效。相传秦朝陕西西安的山岭有许多穿山甲,为防止穿山甲打穿地底破坏陵墓而种植松树,因为松子成熟落地后,产生的某种药味对穿山甲具有驱赶作用,穿山甲误食松子会产生不适甚至休克,大量种植松树使得方圆百里不受穿山甲的破坏。同样的,那些对于松子产生不适症状的蛇虫动物也会远离秦始皇陵墓,从而使陵墓受到良好保护。
柏树四季葱绿,树高一般可达20米。柏树具有较强的耐荫性、耐寒冷、耐干旱、耐贫瘠,耐酸碱。木质软硬适中,细致,有香气,寿命可达-年。
松树可以说是所有树种中最为受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树,它无论四季都保持着青葱的生命力,在古代那个把死亡当做新生的年代里,松树就成为了人们的绝佳追求,皇帝们在陵墓上种植松树象征着自己在地底下可以获得新生,并能以此长春不老,我想这才是汉武帝弃柏树而用松树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