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对于吉祥的追求,不仅仅通过语言、图案、数字等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还通过行为展现出来。祈福就是祈求吉祥的行为,纳祥就是包含吉祥的行为。
祈福最早源于中国的祭祀活动。早在《左转》当中就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意在说明国家的大事情就在于祭祀和战争。
在古代,祭祀不仅仅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重要活动,祭天祈福还是历代王朝非常重视的国之大事。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盼望着能通过各种各样的祈福活动来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祭天成为了众多祈福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源于,古代农耕社会,庄稼收成要靠天气状况决定,还有皇帝也自称是天子之说。
古代人祭天祭地是分开的。祭天要放在圆形的地方,在南郊;祭地的地方得是方形的,放在北郊。每年冬至这一天,皇帝都有亲自到天坛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民间百姓最重要的祈福就是虔诚的祭祖活动。每年的清明节,陕西的黄帝陵都会举办大型的祭祖典礼,而太庙就是皇家祭祖的场所。还有,在宗祠或家庙举行的祭祖活动。
节庆期间举行的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祈福活动:中元节的放河灯,是寄托人们对先人的思念,也是对活着人们的祝福;中秋节则来源于古代的秋暮夕月的习俗,祭月神祈求圆满、团圆和幸福;腊月初八也称腊八节,是中国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日。
纳祥活动尤其在春节最多:贴门神、吃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给孩子压岁钱等等,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除夕的合家饺子,象征着新年旧年交在子时,即岁更交子、喜庆团圆之意。
第五届(年)中华传统文化高峰论坛论文征稿通知
传统文化讲师岗位培训\证书权威认证
祝贺
北京乾圆国学文化研究院与辽宁省装饰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乾圆国学往届论坛回顾
温馨提示:《乾圆国学网》推广的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