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当然这四个字的内涵值得作一些分析,具体在讲黄帝的时候阐述。——当然需要对炎帝做适当的了解。首先要破除一种通用的说法,那就是认为神农氏就是炎帝。在前面的文章讲了,神农是一个部落联盟的称呼,联盟的首领被称作神农氏。炎帝是姜部落的首领,羌部落是组成神农联盟的众多部落之一。同样的,黄帝是有熊部落的首领,也是神农氏下属的部落之一。
炎帝是帝俊的儿子,他的母亲名叫女登。分析起来应该是帝俊回到天上之后,神农氏统一了黄土高原以及东夷诸部落,包括炎帝和黄帝的部落。羌部落比较强大。根据历史记载分析,羌部落原本在今天的陕西宝鸡一带,后来逐渐向东发展,在最后一任神农氏衰落的时候,已经过了潼关,在河南西部活动了。中华民族本来就有一个东迁的过程,但是看起来炎帝部落的东迁,并不是神农氏整体东迁的一部分。
炎帝的部落在东迁的过程中逐渐壮大,而末代神农氏才质比较平庸,已经不太服众了。所以他麾下的部落开始反叛,蚩尤割据了东部,成为东夷的首领,和神农氏分庭抗礼。而神农氏残余的部落中,炎帝也开始蠢蠢欲动,征伐其他的部落,给人民带来苦难。
因此黄帝开始修兵振业,力量也逐渐强大。那些被炎帝侵犯的部落,纷纷投奔黄帝。而黄帝在治理好老百姓的同时,开始训练军事,准备攻打炎帝。因为几乎所有讲到这段历史的书都是围绕黄帝为中心来写的,至于炎帝是怎么准备阪泉之战的,则没有提及到。但是所有的记载都倾向于一个观点,那就是炎帝是侵害百姓的,黄帝是保护百姓的。所以黄帝是正义的一方。当然所有的历史记载都是有一定倾向性的,时隔四千多年,我们已经无法拔开历史的重重迷雾看清上古时候发生的真实历史。
阪泉,具体在今天的地点有多种说法,老严认为最可能的是今天的山西蒲板。历史并没有多少描述阪泉之战的经过。西汉时候的贾谊说了个“血流飘杵”,《吕氏春秋》讲用上了水火。这些描述看起来想象多于历史,但不管怎么说,在后人的印象里,这一次战争声势浩大,影响力也非常深远。黄帝阵营有众多的部落参与,而且有猛兽帮助,经过三次交战才打赢了炎帝,可见炎帝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当然因为历史太久远了,在后来形成了很多猜测。比如《史记》说到,黄帝训练了很多猛兽来参战,《国语》又说到用了很多猛禽作为旗帜,有人认为不是真的猛禽猛兽,而是指的以猛禽猛兽为图腾的部落。另外也有观点认为,阪泉之战就没有发生过,史记所记载的阪泉之战是后来发生的涿鹿之战的讹传。
其实提出这些说法的人自身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理解上古时候人神共处、人和动物共处的社会现实,认为人不可能训练那些凶猛的野兽,所以找理由为历史记载开脱。事实上大洪水之前的历史和之后的现实具有相当大的区别,不了解这种区别,也成为我们理解上古历史的阻碍。另外有人认为,按照中国的传统,兄弟之间不可能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炎帝和黄帝都是少典的儿子,怎么可能打了个天翻地覆?感觉这样是在给中华民族抹黑,好像写出了我们的民族源头那种六亲不认的状况。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