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大多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要蒸各种造型、花色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则以“回馍”的方式表达谢意。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花馍这种民间艺术渐渐销声匿迹,即使逢年过节也很难看到。
陕西花馍又称礼馍、面花,其实就是花样馒头,陕西花馍是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它的花饰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春节时期多做枣花馒头,象征幸福与多寿。
花馍又名面花、面塑、礼馍,主要材料是优质面粉。花饰以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春节时多做枣花馒头,象征鑫福多寿;小孩子过满月,姥姥家会送来有龙凤或虎头造型的“囫囵”,意为“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五月端午时,由舅家送给外甥一种特制的大型圆面花,俗称“曲连”,上面捏有鱼、莲花等造型,鱼意五谷丰登,吉庆有余;莲花象征幸福花开,喜气盈门。
单个花馍的形式多为飞禽走兽、属相、花卉、人物和象征吉祥的用具。如虎馍、鱼馍、鸡馍、燕子馍、鱼喜莲馍、狮子馍、寿桃馍、佛手馍、枣馍、石榴馍、胡桃馍、艾叶馍和钩搭馍等。组合馍则有大谷卷、高馍盘、插花馍和蜗牛山等,花样繁多,精彩纷呈。
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制作花馍花饰时,有时用米类、豆类等粘贴而成,有时用食用色素上色而成。花饰内涵丰富,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可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花馍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发酵、揉面、捏花、蒸制,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捏花馍也是妇女们一个比手巧的过程,没有教材,没有图样,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经过一番搓、捻、擀、剪、切、捏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巧妇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而且,花馍制作顺序也是不能乱的。
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
做花馍,也是“比巧巧”形式之一,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每年清明节时,来到炎黄子孙的敬祖圣地,轩辕黄帝陵,凭吊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时,我们便可欣赏到各地群众精心制作的千姿百态的面花艺术,做得讲究、丰富,寄托了黄帝后裔的悠悠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