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一探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

白癜风资深专家联袂亲诊 http://m.39.net/pf/a_13311704.html

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为首的“金”指的就是钟的声音。编钟,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主要由青铜铸造,编钟兴起于推行礼乐制度的西周,盛行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初期。

“曾侯乙编钟”中“曾”是指曾国,“侯”是爵位,“乙”是名字。所以“曾侯乙编钟”的正确读法应该是“曾侯/乙/编钟”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曾对“曾侯乙编钟”有这样一个特别形象的描述。它就是这样Duang的一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从我们学习历史,学习礼乐文化,学习古代出土青铜器开始,“曾侯乙编钟”就是必不可少的,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现存的中国古代音乐文物中,“曾侯乙编钟”的规模,工艺和其音乐历史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说有哪件国宝可以代替中国?曾有考古学家称:无外乎两件,一是秦始皇兵马俑,再者就是曾侯乙编钟。

一、“曾侯乙编钟”的前世今生

1、江汉诸姬尽灭于楚,唯曾独存

“曾侯乙编钟”铸造于战国早期的随国(今随州地界),也可以说是曾国。距今余年,全套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上层为钮钟,共计19件;中下层为甬钟(也称角钟),共计45件;最大的钟重.6千克,最小的钟重8千克。“曾侯乙编钟”还有一个特别的“缚钟”,是楚惠王为曾侯乙的逝世而特别赠送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全套65件“曾侯乙编钟”

公元前年,吴国攻破楚国郢都,楚昭王逃亡随国。随后吴王以划归土地为条件,利诱随君交出楚王,随君不顾吴王威逼利诱,拒绝交出楚王。自此,楚国和曾国结盟。曾侯乙出生于公元前年后,在公元前年前后成为诸侯王。

史料上并没有关于曾侯乙这个人的明确记载,但据后世相关考证,曾侯乙酷爱乐器制造及音律研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弱肉强食,当时江汉地区的各个小国都被楚国吞并。只有小小的曾国,存续甚久,除了曾楚之前的历史结盟,也与曾国的礼乐文化,曾侯的外交能力有很大关系。

曾国国君是周朝王族后裔,西周的礼乐制度,在春秋后期已趋近于“礼崩乐坏”的状态,但曾国却很好的继承及发扬了西周的礼乐制度。“一钟双音”谐音“双赢”,两音一正一侧,共存于一钟之上,就好似楚国和曾国,纵使天下纷争,杀伐不断,但楚曾两国却能顾不干扰,和谐共存。

2、今生重现,改写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于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一个当时的驻地扩建厂房附近,当时准备对红色砂岩山冈实施爆破时,突然发现了大片褐色泥土。

经考古人员的考察之后,确认下面是一个古墓。当时的墓室规格类似于现在的三室一厅,编钟就处于中堂(也就是客厅),当时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伴随着大批音乐文物一起。而曾侯乙编钟的每件甬钟外表上都刻有“曾侯乙乍寺”和有关音乐内容的铭文。钟铭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于中国先秦乐律学水平的认知,摒弃了所谓的“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

“曾侯乙编钟”除了保存完好,做工考究,纹饰精美外,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声音。编钟钟体总重公斤,但编钟发出来的音色却纯正,清亮,直击灵魂的乐音。先秦的钟都是“合瓦形”,像两块瓦片合盖在一起一样,并不是一个圆形,如果是圆形的钟,敲击一下,声音发散为一种音。但是“合瓦形”的编钟,却有“正音”和“侧音”之分,同一个钟敲击不同的部位却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两个乐音之间相差三度,是为“一钟双音”。

全套编钟一共12个半音齐备,其音域跨5个半八度,比起现代的钢琴只少了一个八度。两千年来,西周以来的“雅乐”用的都是“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一直是被认为从欧洲传来。直到“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人们才发现,编钟可以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具有欧洲键盘乐器的功能,能够完整演绎现代所有曲目,曾侯乙编钟是轴心时代音乐文化的高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二、跨越千年的金鸣之音

1、华夏正音,让世界聆听中国

“曾侯乙编钟”自出土至今,一共只奏响过三次,第一次是在编钟出土后的三个月,正逢当年建军节,曾侯乙编钟第一次向世人发出了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第二次是在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编钟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奏响,各国驻华使节纷纷为之倾倒。第三次是年香港回归的时候,为了庆祝这一举国盛事,曾侯乙编钟再次向世界发出了历史性的声音。一曲《—天、地、人》让世界聆听中国。

编钟出土的时候,钟体都是完好无损的,甚至连青铜色都保持完好,因为是从水里出来的,尽可能的隔绝了空气腐化。但是敲击钟体的击槌基本都腐烂了,不知道要用什么槌子敲击编钟,也不知道编钟真正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无数人开始尝试各种办法研制钟槌。

现在大家看到的T形槌和长棒都是根据曾侯乙墓中同期出土的彩绘盒上演奏的样子进行复制的,但这种传统的击槌只能演奏慢一点的乐曲,且音色是固定的。而现在的一些新型击槌,是后来研究出来的,他们可以敲击出不同的声音,不一样的感觉,也会有更丰富多彩的演奏方式。

比如,橡胶击槌发音绵延浑厚;竹刷击槌连续不断;尼龙击槌,发音清脆透亮,木质击槌,发音圆润饱满……除此之外,世上还有哪一种乐器,就连随着敲击道具的不同,音色也完全不同,可谓千变万化。我们大可想一下,或许现在我们听到的编钟发出的声音仍然不是当时编钟的完整表现形式。但即便是这样,“曾侯乙编钟”所发出的华夏正音依旧让世人为之倾迷。

2、礼仪之邦,谱写盛世乐章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礼乐之国。子曰:“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是指一个人的修养是从学诗开始的,立足于世,是依靠人伦之礼,而最终有所成就,源自于礼乐陶冶出来的美好和谦让。

“曾侯乙编钟”不仅仅是在音乐文化上具有历史性意义,同时,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乐有八音,人有八德;中国人骨子里带来的文化自信,“曾侯乙编钟”给了我们答案。

传承,让文化得以延续。“曾侯乙编钟”自出土至今,一共只制作了五套复制品。除最先复制的那套外,其余四套分别存放在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台湾鸿禧美术馆、陕西黄帝陵、湖北随州博物馆。其中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的这套编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套,除周一闭关外,基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编钟表演,由专业人士演奏古典美曲。

湖北省博物馆万全文副馆长认为,编钟乐团的演奏第一是要雅俗共赏,第二是要反映当时的荆楚浪漫文化特色。关于弘扬和宣传编钟音乐文化,万馆长说,未来一定会重点打造编钟,把编钟文化的特色做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编钟能够走向海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在武汉音乐学院,开设有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编钟古乐演奏课。同时,还开办了第一个青年编钟乐团,成员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走访全球各地,为世界各国人民带去中国的声音。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中,已经有了年历史的编钟又焕发出了它不一样的生命力。礼仪之邦,让我们共同谱写这独属于“曾侯乙编钟”的盛世乐章。

三、结语

“泱泱华夏,浩浩正音。”这来自孔子时代的声音,为当今时代所奏响。怀着敬畏与好奇,我们小心翼翼的去走近她,屏息而清晰的听到她跨越千年的呼吸声。一切那么近,又那么遥远,每一声都在诉说着一个华夏民族的故事。

如今,摆放在湖北省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她,凝神庄重,当人们开始忽略她的乐器本体时,我们发现她的生命力其实一直在延续,续写着中华正统之音的篇章。

有人说:“只见其形,未闻其音,不算认识编钟”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编钟,走进曾侯乙时代,聆听这跨越千年的金鸣之音。

参考文献:

1、曾侯乙编钟: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

2、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典藏馆

3、《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二期第三篇章

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