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名轩辕,后改为姬姓,中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后世称为“人文初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成为天下共主,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使华夏民族从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他所立下的丰功伟绩收到了后世的敬仰与崇拜。黄帝死后,后世人民为了纪念他,在桥山(今陕西延安黄陵县附近)上修建起了陵墓,陵墓旁边的一颗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柏树,听说是黄帝生前亲手种下的。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为89.1公顷,计有古柏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相传桥山在远古时代是有蟜(jiǎo)氏生活的地方,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的宫殿也修建在这里,在后代的演变下逐渐称作“桥山”。
黄帝陵全景(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和有名望的人来祭祀,络绎不绝。从秦灵公(公元前)开始,汉武帝,唐代宗,宋太祖,元泰定帝,明太祖,清代五帝等多位统治者都来祭拜过黄帝陵,下令派人巡山护陵,并题词立碑,修庙筑宇,不断的扩大着黄帝陵的建筑和规模,并将国祭大典全部定在了黄帝陵,这无一例外的表明了从古至今我国的统治者都将黄帝奉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题写“黄帝陵”碑,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可显对黄帝陵的重视。年,领导人又为黄帝陵题下了每一个中国都引以为豪的词语:“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石碑;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黄帝陵主要有轩辕庙和陵冢组成,轩辕庙在山麓上,而陵冢则在桥山之巅。在黄帝陵的印池广场前,有一块黄帝陵标识碑,这也是出发去黄帝陵的第一站。
黄帝陵石碑标识(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旁边是沮河,沮河古称“姬水”,黄帝因为生长的姬水前而姓姬。因河流也在印台L下,也成“印池”,传闻当年黄帝制作玉玺后在此洗过玉玺大印,故名此。在往山走通过轩辕桥后,会来到龙尾道,龙尾道有95个台阶,寓意为黄帝“九五之尊”。
龙尾道台阶(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进入山门后可以看到上文提到的黄帝亲手种植的“黄帝手植柏”,柏树枝干苍劲挺拔,树叶青翠,主干略向南倾斜。树高19米,胸径11米,其冠如盖,其势巍峨。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被世人称为“世界柏树之冠”。
黄帝手植柏再往前走会看到轩辕殿,放眼望去,整个大殿宏伟壮观,神圣且明朗,殿内铺着传说中的“五色土”青、红、白、黑、黄五种花岗石作为地板,整体设计以古代人们观念“天圆地方”为主,象征着中华远祖质朴的宇宙理念。黄帝石像就伫立在大殿之内。
轩辕殿(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黄帝石像(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沿着陵道向山上走,会看到为黄帝陵的守护神天鼋神慧,是一种龙,相传黄帝在山中与天鼋相会,并将其称之为“白泽”,并封其为守护神,象征了智慧和权力。
守护神天鼋(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在最后,山顶正中央,我们可以看到黄帝的陵冢,陵冢为土冢,扁球状,高3.5米,直径为16米,周长48米,有砖墙围护。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以烘托陵墓的神圣感。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
黄帝陵冢(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黄帝陵最重要的文物便是年在黄帝陵附近的村庄出土的黄帝脚印石,出土地相传为“黄帝黄城巽宫所在处”,据说黄帝时期人们没有发明衣物鞋帽,也没有袜子,只是以动物皮或者树叶蔽体,冬天的时候黄帝外出巡回后,脚被冻烂了,身边的一个侍女,名叫素雀,她为了不让黄帝受伤,用麻布缝了一个筒,让黄帝穿上看看,结果因为太小,黄帝穿不下,事后黄帝没有责怪她,还鼓励她的发明创造精神。但是素雀心里很不舒服,有一天她看到黄帝从河边走过,河滩上留下了硕大的脚印,才知道他的脚这么大,心想:我把麻布筒做的大一点,黄帝不就可以穿上啦?所以素雀就将黄帝的脚印复刻了下来带回了家,放在了青石板上,按比例做成了一双以木为底的高筒鞋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高筒靴就这么做出来啦。这个脚印刻石在黄帝驭龙升天以后,便被臣民们一直保留在黄帝的东宫里。直到近代被考古人员发现。
黄帝脚印石(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黄帝作为我们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受到了万世后代的敬仰与尊崇。让我们为有幸生于华夏而自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