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阿伦·尼文斯(美)
文章分类
历史奇文
文章字数
字,阅读约4分钟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无所不知的神人。姜子牙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为姜子牙钓的是直钩,没有鱼饵。另外,姜子牙钓鱼并不是真的去钓鱼,而是借着这个机会认识周文和王姬昌才知道,这个时候姜子牙已经八十岁了,还什么都没有,姜子牙很想通过钓鱼认识周姬昌的掌门人,希望能够发展自己。
果然,这一次机会来了,姜子牙遇到了姬昌,并且在那之后辅佐了周王和周武王两代首领,成功帮助周朝打败了商朝,建立了新的周朝,姜子牙也被封为齐国军阀,姜子牙就是后来春秋时期齐国的始祖,据说姜子牙活了岁,这个年龄实在是不敢想象,据说远古时代的人活得很长,比如黄帝活了岁,周王姬昌活了97岁。
姜子雅
01、峰景台墓地
这一说法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檀弓》,成书于汉代。
姜太公钓鱼
太公封于营丘,比与伏,皆葬于周。
意思是说,姜太公的封地在营丘,营丘是今天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东北的一个古地名,但姜太公本人及其后五代都没有在封地上任,而是葬在了周代墓地。周墓在哪里?当时西周的都城是丰京,但这里只说葬在丰京,丰京这么大,到底在哪里?它不详细。
02、咸阳太墓地
据清代官方编纂的《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志》记载,姜子牙墓地在咸阳县东北。但这个说法应该不会太准确,清朝离姜子牙生活的时期有多年,相当于我们现在看春秋时代,毕竟时间长。
太长了
这只是一个记录,没有准确的证据。
周文王令
此外,还有明代嘉靖年间陕西巡抚赵廷瑞及相关学者编纂的一部地方志,以及关于姜子牙墓地的记载,具体如下:
《陕西通志》:咸阳北,毕沅,周文王墓在燕,而周公、太公墓亦在此。
这本书上说姜子牙的墓地在咸阳县北部一个叫毕原的地方,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墓地都在这里,但根据清代巡抚毕原手书的周文王陵墓石碑这件事来看,周文王陵墓应该在咸阳市北部5公里的周陵乡崔村,毕原是不是周陵乡崔村,还是有疑问的。直到现在,当地还没有发现姜子牙的墓葬,也没有相关文物出土。
周王陵
03、高景台墓地
这一观点来自晋代时期的一部道教著作《抱朴子》的记载,书中说:姜公封于齐,死时百余岁,葬于京濠,陪葬文王墓。
这里要说的是,姜子牙的墓地就在濠城周文王墓旁边。京和丰京是西周的早期都城。两地的距离并不远。泾河在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沣河在沣河以西,在陕西长安西南。两国都曾是西周的都城。虽然有记录,但没有具体地址。
河南卫辉将台公墓
据地方志《卫辉市志·文物志》的书记载,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城西太公镇吕村的黄土山上有一片墓地,墓上还立有一块石碑,上面的碑文是周姜太公坟葬地,这块石碑为清朝康熙年间卫辉知府所立,也是清朝人立的石碑,时间比较久远,目前还不清楚。
魏徽姜子牙石碑
姜子牙虽然是河南省卫辉市的,但其安葬在卫辉市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姜子牙有封地,即春秋时期的齐国,现在的山东淄博附近,如果姜子牙在封地上任,一般情况下都会安葬在封地内,不可能在人死后,还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安葬,不现实。
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姜子牙没有葬在封地,那么他应该葬在西周都城附近,与周文王、周武王合葬,毕竟姜子牙对周朝有相当大的影响,是开国功臣,而很多书籍记载姜子牙葬在西周的封京、镐京。
其实,周代的墓葬制度是不封不树,意思是既没有封土,也没有种树作为标志,这种葬法你是绝对找不到墓地的准确位置的,因为墓地看起来和普通的平地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任何标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姜子牙的墓地是不可能找到的,毕竟地方太大了。即使知道姜子牙埋葬在枫泾、濠泾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这也是一大片区域,没有准确的资料,根本找不到姜子牙的墓地。
姜子牙一管仲
但根据现有的资料,姜子牙最有可能的墓地是在枫泾和濠泾一带,因为这也是典籍记载最多的地方,同时,西周分封不归,姜子牙也可能不归封地,直到五代子孙迁到封地,这就是春秋时期的姜齐国,后来被田齐取代。
为什么没有人来偷姜子牙的坟墓?
很简单,因为没有人知道姜子牙的墓地在哪里,再加上时间久远,周初实行无树不封的传统,所以姜子牙的墓地根本不可能被发现,不知道在哪里,也没有任何考古发现,所以没有人可以盗墓。
这里是《热爱永远都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的部分,是自然生成为人du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的部分。——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