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郢爰之谜年4月,大丰刘庄镇友谊村鱼塘内出土了一组金币郢爰,成为本地轰动一时的新闻。郢爰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黄金称量货币,“郢”为楚国都城名,“爰”为货币称量单位。楚国郢爰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发现并已著录最早的黄金货币。友谊村遗址出土的这组金币郢爰共有21枚,图案文字清晰,特征明显,总重.1克。郢爰的发现对于文物考古界的意义非凡。21枚郢爰经过使用錾凿,数量之多,形状各异,为我国考古中所罕见,对郢爰使用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为范公堤以东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线索。友谊村遗址出土的这组金币郢爰共有21枚郢爰也成为大丰馆藏的唯一国家一级历史文物。真品如今被妥善库存,而我有幸曾目睹过它的真容。虽过去年,但其工艺精湛,色泽美丽,其中有基本完整“郢爰”印记的6枚,不完整印记的15枚。这批郢爰,出土已有十多年,然而有诸多疑问有待解答。比如,这郢爰的主人是谁?郢爰为何出现在这里?郢爰遗址当时是大海还是陆地?有考古专家说,东周晚期的楚国郢爰,只流通于上层社会,在国与国之间礼聘、国王赠賞及大宗交易才用,故认为郢爰的拥有者当为楚国官吏。古代重大祭祀仪式,其祭品从来都是人间最为珍贵的物品。这21枚郢爰,可能是制盐时祭祀用品,也可能用于海盐交易。事实是不是如此,我们姑且听之。而我最为好奇的是郢爰遗址当时有没有成陆。考古人员也有答案,他们经过调查分析,该位置处在范公堤以东,东西约长7公里,沿堤南北宽约5公里的东周至唐宋时期三角洲地带,友谊村鱼塘位于范公堤东1公里。考古人员通过鱼塘边缘剖面发现,证明该地点成陆不晚于距今年。近观金币郢爰这真是超出我的想像,年前岂不是和河姆渡遗址同一时期,那时还处于新石器时代。当然河姆渡有人类活动的依据,我们这里没有,但是有东周人类活动的证明。因为在这里采集有东周时期的陶釜、陶罐、陶钵和红陶纺轮,汉代陶罐、陶片,六朝时期青瓷残片等,还有唐代瓷碗,以及卤坑卤槽。这些表明,这里是东周至隋唐时期的制盐遗址。而在这之前,对大丰的历史起源,相关志书一般都从唐朝算起,似乎唐朝以前大丰还是一片海水汪洋。再看周边,在离大丰仅几十公里的海安青墩遗址,经认定至少在距今多年之前海安就已成陆,并已成为人类聚居活动之地。而邻近的兴化张郭,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具有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掩埋于这片水土之下,这一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然这两处都在范公堤内。在范公堤外,在盐城也出现了迎宾北路先秦制盐遗址,出土了东周时期瓷小碗、杯和大量的印纹硬陶片等。研究变迁过程,既要以发掘地下的资料为主,也要以地上文献为辅。《扬州府志》记载,大约多年前,由赣榆经灌云、阜宁、建湖、盐城、至海安一线,形成了一条露出海面的沙堤,历史上称之为东冈沙堤,这就是经过大丰境内的苏北古海岸。直到隋唐这条海岸线都比较稳定。地方文史专家周梦庄认为,海岸潮流普遍是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使得涨潮所带入的泥沙不能为落潮所带走,尤其水层底部更显著。冈身地带系由西边来水与海潮挟带泥沙、贝壳在自然条件下堆积而成,因而土质较粗,地势在东边最为高爽。唐大历年间(—),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修筑捍海堰,后人称之为常丰堰,北起阜宁沟墩,南抵海陵境今大丰刘庄镇北,全长70.5公里。北宋范仲淹在天圣二年(),新筑捍海堰,后人称之为范公堤,北起刘庄镇北,经草堰至虎墩(今富安),全长90.5公里。巧的是范公堤与常丰堰都是从刘庄北开始,是不是也证明刘庄这里当时已经成陆。果真如此,大丰历史起源应从东周开始算起。春秋战国时,这里先为吴国拥有,后越并吴地,属越,再后楚并越,属楚国。而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草堰丁溪才是大丰文明的发祥地,而现在这一观点有些动摇了。古盐运集散地20年前,我在市委办公室工作时,一日,接到省委办公厅同志的电话,说大丰是不是有个古盐运集散地,具体在哪里?说是省委副书记任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