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一共有16位皇帝,按理说皇帝薨逝之后都将葬入皇陵,然而明朝只有13陵,还有三位皇帝没有被葬进皇陵。
前两位未入皇陵都有正当的原因,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国都还在南京,死后就葬在了明孝陵。
朱允炆是因为压根不知道是死是活,自从他的叔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走他的皇位之后,他就不知所终。
但第三位皇帝,他没有正当理由,却没有入皇陵,这是为什么呢?
他就是朱祁钰,足足当了8年的皇帝,结果死之前2天被哥哥朱祁镇废为郕王,结果没有资格进入皇陵,死的实在是太窝囊了。
说到朱祁钰,首先要提的,就是他大哥朱祁镇。
朱祁镇“土木堡之变”
明朝正统年间,元朝余孽的后代瓦剌部落经常带领军队滋扰明朝的边境地区,边境地区的人民生活可谓水深火热。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踏上了前往北方的征途,虽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但他还是一意孤行。
他的军队带着兴奋和期待,似乎可以打倒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土地。但是,很快就打脸了。当朱祁镇兴致勃勃率领大军,行进至土木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时,他们遭遇了瓦剌军队的突袭。
明军长途跋涉,瓦剌军以逸待劳,此战明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跟他一起随行的高级将领和大臣很多都被杀掉了。
这场战斗被称为“土木堡之变”,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此战明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于是瓦剌首领也先决定趁着明军战败之机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
消息传到了北京,朝廷陷入了恐慌之中。富户们纷纷撤离,大臣们不知所措。
于谦和王文等人推动朝廷采取积极的战争政策,但是许多人仍然认为应该撤退。局势日益危急,整个朝廷都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于谦和王文决定采取一项大胆的计划。他们上书孙太后,请求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成为新的皇帝。
这个请求被孙太后批准了,朱祁钰被立为新皇帝,改年号景泰。同时,由于明英宗朱祁镇还活着,就被尊为太上皇,以防止瓦剌军队利用他的身份要挟大明。
北京保卫战
当瓦剌带着数万雄师兵临城下,北京的防御力量显得极为薄弱。许多官员都已经怂恿朱祁钰逃离,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躲避。
可是,于谦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被外敌侵略,他想要保卫北京。于是,他开始忙碌地组织民兵,征召志愿者,为城内的防御工作做准备。他还去见了朱祁钰,向他建议不要轻易撤退,而是要坚守到底,争取一场胜利。
朱祁钰对于于谦的建议很欣赏,他认为自己不能够离开自己的臣民,于是他也参与到了防御工作中来。
京城之中,民众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挖掘护城河,筑起了固若金汤的城墙,用石头和木头制造了箭矢和防护盾牌。无论是老弱妇孺,还是年轻的勇士,都在为国家的安危而奋战。
当瓦剌的大军踏进北京城外时,他们看到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墙和上面矗立的大量弓箭手。瓦剌首领也先一时惊愕,他没想到明朝的防御力量如此之强。
整个城池里弥漫着硝烟,战事异常激烈。在这场战斗中,于谦和朱祁钰都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无比的勇气。
他们一直鼓舞着士气,指挥着战斗,最终,在经过几天几夜的拼杀之后,明朝成功守住了城池,瓦剌不得不撤退。
此时败退的瓦剌准备拿朱祁镇来要挟明朝廷,准备勒索一笔钱财,只不过明朝已立了新主,一分钱不给瓦剌。
瓦剌这边感到非常生气,就想杀了朱祁镇,还好朱祁镇个人魅力超强,与瓦剌首领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成了好哥们,在好哥们的帮助下,他才幸免于难。
一年后,明英宗朱祁镇竟然奇迹般地回到了明朝,但回来后并不受欢迎,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已经当上皇帝的朱祁钰,体验了皇权,自然不愿意放手。
于是对弟弟的回归非常不欢迎,就找个借口将朱祁镇囚禁于南宫,并下令不许任何人接触。
朱祁镇被关了起来,一关就是7年。七年中,过着非人的生活,他感到无尽的孤独和惊恐。
夺门之变
在这7年中,朱祁钰为了使自己这一脉能够继承皇位,煞费苦心。谁料,当他立了自己儿子为太子之后,第二年这个太子竟然夭折了,真是天不遂人愿。朱祁钰也随之病倒了。
病倒后的朱祁钰无法上朝,此时朱祁镇的机会来了,在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密谋下,朱祁镇又重新从朱祁钰手里将皇位夺了回来,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钰在朱祁镇复位不久就死去,年仅30岁,因为不是皇帝了,也就不能葬入皇陵,最终以亲王的礼仪葬于西山,并将他生前修建的陵寝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