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人们常常会将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结于风水玄学,在风水中,连绵起伏的山脉被称为“龙脉”,在古人看来,这些山脉蜿蜒不断就像传说中的龙。有些有着连绵不断流水的平原地区也被称为“龙脉”。
“龙脉”极受统治者的重视,在他们看来“龙脉”和封建王朝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历代统治者都希望自己去世后可以埋葬在龙脉上,但并不是每一位统治者都能寻到“龙脉”。有三位皇帝成功埋在了“龙脉”上,迄今为止这三个皇帝的墓穴都没有被打开,有人说这是因为,龙脉的所蕴含的神力,保护着墓穴。
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周女皇的墓穴,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合葬的陵墓。这座陵墓位于陕西省的梁山,据传闻,这座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厚,光是金银财宝就有多吨。
按理说,这样一座陪葬丰厚的墓穴,早该有人惦记,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人成功盗取这座墓穴,这座墓穴也成为了唯一一个没有惨遭盗墓贼毒手的唐代墓穴。
在历史上乾陵遭受过三次大规模的盗掘活动,第一次是唐代末年,当时爆发了黄巢起义。为了保证军事供给,黄巢决定前去盗掘乾陵,他派出了四十万军队前去挖掘,经过好几个月的挖掘,军队挖出了好几条几十多米深的大沟,但始终没有发现地宫的入口。
第二次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耀州节度使温韬,就是靠盗墓发家的,他被誉为“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通过盗墓他所获珍宝无数,自然不会放过陪葬丰厚的乾陵,当时他曾率领几万军队前去挖掘潜力,但是一无所获。
第三次盗掘发生在民国初年,当时军阀孙连仲想要开挖乾陵获得珍宝,他派出了一个工兵团,带着炸药前去挖掘乾陵,可即便如此,他也没能找到乾陵的入口。
据传闻,在年,曾经有几个农民在梁山放炮炸时,无意间发现了墓穴入口,经过鉴定这就是乾陵地宫入口,他们发现缝隙里面全部注入了玄铁,极其坚硬,根本无法挖开。
秦始皇陵
第二座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陵了,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由秦朝丞相李斯负责监办,这座陵墓修建了近四十年,规模极其宏大。秦始皇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在世时的所有东西都放入自己的陵寝中,所以整个陵墓完全是按咸阳城的布局而建造的,为了保护自己,他还建造了兵马俑。
秦岭建筑十分坚实,一般技术是很难打开的,整个秦岭分为四层,分别是地下宫城、内城、外城、外城之外还有一层城墙,每一层建筑都十分牢固。
据考证整个地宫宫墙东西长米,南北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并且整个地宫离地面极深。地宫的核心区域并非用土封堵,而是用铜水封堵的,绝对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在古代生产力有限的状况下,很难有人进入。
在古代,凡是大型地宫一般都会有反盗装置,据《史记》记载,李斯在修建这座地宫时“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之”由此可见,秦岭地宫其实是危机重重。
除此以外,《史记》中还记载秦始皇陵中灌入了大量的水银来象征江河湖海,经过勘测,科学家发现秦陵地宫土壤中的汞含量极高。汞是剧毒物质,超量吸入可导致死亡,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都没有人敢盗掘的最重要的原因。
黄帝陵
最后一个是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桥山的黄帝陵,这座陵墓并非黄帝的真正的栖身之地,而是一座衣冠冢,据传闻在黄帝晚年时期,有金龙从天上飞下,载着他飞向了天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黄帝。
传说在黄帝升天时,臣民们极其不舍,拼命拉扯皇帝的衣衫,最后把他的靴子、宝剑都拽了下来,为了纪念黄帝,他们将这些遗物埋在了桥山之巅,桥陵也就成为了皇帝的衣冠冢。
这所陵墓的选址极其讲究,陵墓位于整个桥山的山脊上,与远处的山峰连成了一条直线林区,其他建筑都是围绕着这座轴线而建造的。与其他朝代的皇室陵寝不同,这座陵墓面朝东南,背向西北,体现了整个中国地理“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形态。从汉武帝开始,桥山就成为了历朝历代举行大祭祀的地方。
据传闻,最早的时候桥山上并没有树木,是黄帝在此处栽下了第一颗柏树。黄帝飞升后对百姓也极其的不舍,他让神龙在桥山上空停了下来,临行时又把臣民们送给他的肉干扔了下来,恰好落在之前所栽种的柏树上,把柏树砸出了24个疙瘩,现在去黄帝陵,还可以看到这个长满24个疙瘩的柏树。
黄帝飞升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桥山拜祭他,但是当时桥山除了黄帝所栽的那棵柏树以外,并没有其他树木了,人们所带来的食物常常会被野兽们抢食一空,这让人极其不安。
有人在黄帝陵寝周围栽种了很多树木,希望树木能够将这座陵墓遮挡起来。天上的仙女知道这件事后就告诉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极其感动,于是便让王母将常年不落叶的柏树籽撒在了桥山上,第二年,桥山一片枝繁叶茂。
据传说,黄帝墓有神龙保护,挖掘的人将会受到惩罚,或许是因为对神龙的畏惧,也可能是因为对黄帝的敬仰,迄今为止黄帝墓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并没有人前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