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埋在什么地方

黄帝,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传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佳绩载入史册。

黄帝

中华民族最早的祖究竟是谁,如今安葬何处,至今仍然是无法完全合理解答的千古难题。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约距今四五千年前,许许多多有关的圣者贤人。他们多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为征服大自然、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人类历史进步而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或英雄好汉。其中,最著名的有黄帝、伏羲、女娲、神农、盘古、太昊、少昊、尧、舜、禹等等。作为千千万万个为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的代表,后人为了怀念他们,就把他们当作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并且在我国许多个省区,为他们修建了众多纪念性的陵墓。同一个人的陸墓甚至有好几个,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地区。例如,黄帝陵不仅陕西有,河南、河北、甘肃等省都有,而且仅陕西就有两处。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复杂甚至矛盾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实际上,这些英雄人物的具体情况如何,谁也说不清楚,根本上也没有人弄清楚过,历史上也多是根据传说,甚至神话记载下来的。至于他们死的情况和埋葬的地点,各种文献更是记载不一,众说纷纭,模糊不清,有的显然是出于后人的附会。

黄帝陵

或许这些人物有的可能确有其人,而在传说的过程中不断加以附会、夸大、有的可能只是某个部族的象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探头际状况和前述墓葬发展的过程推测,那时还不会有现在这样的高坟大墓,更不会陵园祭祀性建筑物。现存的陵园及其建筑,显然都是后人修建的纪念性陵墓。

今天,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如三皇五帝,都有后人修建的纪念性陵墓。在这些陵墓中,尤其以黄帝陵最为著名。

据传,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以土德称王。因土为黄色,故名“黄帝”。在远古时代,他是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的部落首领。后来,他率领部落迁居到河北涿鹿附近。黄帝以他杰出的才能,鼓励农桑,创做车船,打制兵器,发明文字、音律、医术、算术,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他在开发黄河中下游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周围的一些部落,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形成了华夏族,奠定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石,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黄帝在位百年,岁而终,葬于今陕西黄陵县北桥山。

黄帝陵

关于黄帝的葬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载道“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封禅书》中还记载汉武帝于元封六年(公元前年)冬北巡朔方,曾到桥山祭祀黄帝陵。作为与汉武帝同时代的司马迁及其所写的《史记》,应该说,有较强的可靠性。如此说来,桥山黄帝陵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黄帝陵的修建,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传说:黄帝有一天出巡河南。眨眼间晴天霹雳,乌云翻滚,暴雨滂沱,一条黄龙腾云驾雾从天而降,对黄帝说:“陛下的使命已经完成,请随我归天吧。”黄帝不得已,只好跨上龙背。当黄龙飞到桥山时,黄帝怀念百姓,请求黄龙下降。周围百姓听说黄帝要归天,纷纷赶来围住他,有的抓住衣带,有的拉住黄帝的鞋子,苦苦挽留。但在黄龙的催促下,黄帝只好把衣冠留下,恋恋不舍的道别百姓。后来,人们为了铭记黄帝的恩德,就把衣冠葬在桥山。黄帝陵衣冠冢就是这样修建起来的。以后,历代民众都祭祀黄帝陵,也就并不在乎她的真假,而只注重她的实际象征意义。

轩辕黄帝雕像

桥山之上的黄帝陵,现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墙围护。南面立有明代“桥山龙驭”石碑。再南有四角飞檐祭亭一座,亭内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刻。亭前有两座高约10米的土台,相传为汉武帝远征朔方凯旋经此为祭祖求仙而筑。桥山脚下有黄帝庙,占地约平方米。

据载,轩辕黄帝庙始建于汉代,后重建于唐代,宋至今多次重修。庙殿建筑四周有砖砌围墙,正门面阔五间,红柱飞檐,门额高悬“轩辕庙”三个金字横匾。前院过厅三间为祭碑厅,里面保存了历代尤其是明清以来帝王御制视文和各代重修及保护陵庙的碑刻70余块。厅后大殿,即祭殿,是轩辕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周有回廊,前有月台,正中门上方悬挂中国现代史农陈垣“人文初祖”匾额,殿中供“轩辕黄帝之位”牌位,两旁陈列有关黄帝生平事迹的记载、传说等有关资料。库存内古柏参天,最大的一棵高达19米,故称“轩辕柏”。殿西一株稍小古柏,鳞斑点点,相传是汉武帝征朔方归来在此驻跸挂甲所致,故事为“挂甲柏”。

炎黄二帝

如今,整个桥山都掩映在紫柏苍松的林海之中,愈发显示出青山秀水的古朴典雅。因此,《管氏地理指蒙·乾流过脉》曾载:“黄帝葬于桥山,在大河之南,脉自积石逾河,衍者丰饶布广被也”。意思是说,黄帝葬在龙脉之上,福泽江河,由他繁衍的后世子孙都会荫其恩德而丰饶,大河南北,中华民族的摇篮之地,都会受到黄帝所葬龙脉宝地的荫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