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何时成为法定节假日的

今年的清明节在超长的“春节假期”之后,似乎不像一个小长假,更像是一次轮岗休班,有点像长长的一串略号后没有内容却又加了个顿号,让人有点无感与无助。

这个节日,除了延续了春节以来的焦虑与抑郁外,还有它本来的怀思追远的缅怀与念祖思亲的忧伤,就更加“是”一个清明节了。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节气由此得名。清明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古人根据天象物候、四季循环确定出的节气。

但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演化成了节假日,据考证,清明节从唐朝开始被正式列入“五礼”,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在唐玄宗时代,寒食和清明节一起放四天假,到了唐德宗李适的时候,假期就已经延长到了七天——看来七天“黄金周”的节日不是我们现在才有的。

大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开创了黄金盛世,所以这种休假的福利制度开启于唐,简直是顺理成章。

除了节日休闲外,我们再来说说祭祀: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鲁语上》“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

大家知道,我国传统以来就是一个以无宗教信仰者或无神论者为主流的国家,但中华民族朴素的信仰和道德理念中却普遍信仰祖宗,相信已经逝去的先人会保佑其后代子孙吉祥平安。

我们来说说祭祀我们的共同先祖——黄帝:

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

《竹书纪年》载,第一次祭祀黄帝,大约在距今年前,黄帝仙逝后,由黄帝的大臣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

最早的公祭活动源于春秋时期。据《史记》记载,周威列王四年(前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法随黄老,与民休息,所以在政治上很重视对黄帝的祭祀。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祭规模越来越大,祭典亦越来越隆重,据《魏书·太宗纪》记载:明元皇帝“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

唐代宗时期,黄帝陵公祭活动升格为国家级祭典。之后在唐朝的战乱时期,公祭黄帝陵的活动仍未中断。

唐之后的宋元明清乃至民国都对黄帝进行了祭祀活动,或拨款维修黄帝陵庙,或撰写祭文,或派员专祭。

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毛主席亲手书写的《祭黄帝文》,实为历代祭文之拔萃者,被誉为中华民族抗日的“出师表”。但遗憾的是这篇祭文最终未能见诸国统区的报刊。

年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和黄龙专区专员前往黄帝陵致祭。及至以后,祭祀活动在文革期间短暂中断外一直在继续,年5月,黄帝陵祭祀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国民党领导人连战、吴伯雄、江丙坤、林丰正,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也先后来黄帝陵谒陵祭祖。

这种祭祖念亲的传统和根系溯源文化,维系着华人世界大一统的心理和法理基础,所谓天下华人是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种传承和认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远优于那种宣誓效忠的拼盘式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