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尝试用不同方式、多种途径导入新课,让历史教学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信息技术运用到新课导入环节辅助课堂教学,对落实“双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助推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导入环节运用
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犹如一场电影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信息技术的优势就是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呈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专注度。如何让信息技术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发挥更好的作用,就自己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尝试谈点自己的浅见。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导入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不但是一节好课的开始,也是一节高效课的体现。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导入历史课需要不断探索。
中学生的思维比较跳跃,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的接受知识,他们需要富有创新的历史课堂,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富有创新的历史课堂能赋予历史知识文化内涵。历史课不是简单传授历史史实,而是在学习历史史实的过程中传播人类文明和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进而渗透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在导入环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呈现,实现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创新和突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以前我常用复习的方式导入新课。这种毫无创新和思想的导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也不利于文化素养的渗透。于是我尝试用新的方式导入新课。我用师生“诗歌对决”的方式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想从这场对决中胜出。他们摩拳擦掌,不甘落后;上课的注意力也集中了。
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诗歌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配上图片。我用富有诗意,契合诗歌情景的图片和诗歌进行导入,孩子们期待着。我抛出: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声音响彻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孩子喊破喉咙,穿透云层般的声音就知道他们有多积极,多投入。这样的导入不但趣味性强,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赏析古诗词中产生文化认同,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出奇的好。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诗歌和图片的赏析,学生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理解张骞出使西域路途的艰辛和不易就容易多了。
再比如:我在讲《重庆谈判》这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七步诗》情境小视频:伴随着有感情的诗歌朗诵和诗歌展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学生在古诗词的赏析中,通过类比理解“兄弟亲”在利益面前的刁难与危险。顺着诗歌的赏析我导入了蒋介石为了独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假意谈判,实则为发动内战策划重庆谈判的阴谋。通过展示和对比让学生在赏析古诗词中认识中国当时的时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入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导入法,使课堂导入环节生动、有趣且传播了文化;也让学生对重庆谈判中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有了深层的理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导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信息技术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合理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落实“双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出: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这要求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我在讲《难忘九一八》时,通过播放多媒体小视频《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情境剧,让学生观看并聆听。在观看前,学生还嬉皮笑脸一副高兴劲。当看到我国大好河山被践踏、摧毁;当听到如泣如诉的歌曲和抽断心肠的国破家亡的悲戚时,学生一下子陷入了悲伤和难过之中,刚才的嬉皮笑脸消失了。看到国人流离失所的凄惨情景,怜悯、伤感在学生脸上流露;哀怨和对日本人的憎恨、愤怒从学生的眉宇间显现。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这样的渲染和渗透,使学生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播放完视频后,有同学站起来发问:老师我们中国这么大为什么就让日本人在中国横行霸道呢,为什么一个弹丸小国敢来中国撒野。国民党蒋介石不是有美国人的支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吗,他们为什么不打呢,为什么不给日本人痛击呢。站起来提问的孩子有些激动,其他孩子也开始附和,一个个为什么直击这一知识的重点。学生自主的几人一组开始探讨,开始发问,开始思考。让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为什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丢掉了东北三省。
情感体验视频导入新课,引发了学生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问。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从问题的表象中挖掘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不是为了教知识而教,而是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知识新的认知和新的思考。
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学会思考,从思考中深入的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历史素养的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选取更好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并转变历史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高历史教育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导入新课,优化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上课模式。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对难理解的知识形象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学生的深层认知。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从繁杂的知识体系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并掌握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学科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教师要精选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选取优质的课程资源,更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利用情境资源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分析和探究情境中理解历史,实现课程优化。
利用情境资源导入课堂教学,以引起学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我在讲《远古的传说》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遥远的传说故事,理解黄帝炎帝的历史地位。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和播放“海内外华夏儿女”祭奠黄帝陵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在播放了祭奠黄帝陵的视频和了解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历史故事后,通过情境分析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皇帝炎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在视频的观看和情境分析中,结合历史史实资料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和中华文明多样性的特点。为后面理解黄帝炎帝的贡献以及禅让制做了铺垫。在情境解读和问题探究中优化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导入新课,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信息化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回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善于学习,多思考。通过择优的办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让信息技术资源服务我们的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优化,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让直观、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减轻学生对难,烦知识的畏惧,达到减负的目的。
总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直观的历史情景、历史史实资料、历史相关视频、历史地图册、历史人物或相应的历史图片进行课堂教学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从观感、视觉、听觉等方面进行了解、思考、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在历史课导入环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成多样、生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年第11其(总第期)》夏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