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明显早于黄帝且并称炎黄,却未忝列五帝,原因有点憋屈
黄帝被颂为“肇始文明,光被遐荒”,原因有三:
其一,黄帝为五帝之首,统治四海八荒,汪洋恣肆的上古传说经夸张演化为“法则天下”的权威,为诸王与诸侯众家的人文初祖,凝聚了中华民族;
其二,黄帝为封建帝王理想样板,上古延宕的神仙偶像与正史塑造的历史形象表述一致,其目的都是维护君权的正统性和帝王的榜样性,拥有无上权威;
其三,虽然炎、黄二帝并列,且炎帝早于黄帝,但在未结盟前的炎黄大战中却是战败者,被排除在上古五帝之外,黄帝独享开天辟地的荣光。
1.被黄帝打败的炎帝,虽然资格比较老,却被排除在上古五帝之外,黄帝独享四海八荒的荣光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且炎帝在黄帝之前,但是在司马迁的历史谱系中,却没有炎帝的位置,其《史记》中所列本纪、世家多数都记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的后裔谱系十分庞杂,从西周开始包括周天子和各路诸侯,都将自己的始祖尊为黄帝,而将普通的民众归为炎帝一脉。
更让炎帝憋屈的地方是上古五帝之中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却没有炎帝的位置。因此中华民族虽是炎黄子孙,但黄帝却被赞颂为“肇始文明,光被遐荒”。这是因为炎黄大战中,炎帝是手下败将,后来为了打败蚩尤,才结成炎黄联盟,不过,曾经作为战败者的炎帝似乎少了些开天辟地的帝王勇武,因此被排除在上古五帝,让黄帝独享了无上荣光。
2.黄帝为部落联盟的共同称号,他们活跃在黄河流域,留下了流光溢彩的历史空间
古代文献《易系辞传》、《左传》、《国语》、《管子》、《庄子》、《吕氏春秋》、《山海经》、《淮南子》中都有黄帝的诸多记载,仅他与炎帝的大战都有三次。但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和历史史料证明,黄帝如果是单独的个体,穷其一生也无法在如此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存在。故而,黄帝是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之共同尊号。
换句话说,散见于古代文献的“黄帝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上古历史,但是具体到黄帝本人则是不真实的存在。这种真实与不真实的矛盾其实恰恰证明了上古历史中的记事都曾经发生过,只不过后世将这一群体性的称号塑化为某个个体。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将更为古老的伏羲、神农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而选择了黄帝,这是因为更加科学和缜密,伏羲和神农在某种程度上被融进了黄帝的形象当中,故而黄帝才被尊颂为“肇始文明,光被遐荒”。
3.黄帝为封建帝王的理想样板,是因为其丰功伟绩的历史形象和长生不老的神仙偶像,被俗世的帝王格外垂青
在二十五史的帝王传记中,无数帝王无论贤愚,都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哪怕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般的人物,也求仙问药,以求长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史记》和儒家学说都将黄帝的丰功伟绩的历史形象塑造为帝王的理想样板。历代帝王的好大喜功,容易将自己比作黄帝有开天辟地之功,更妄想如同黄帝一般位列仙界。
跟丰功伟绩比较起来,黄帝作为长生不老的神仙偶像更得到帝王的垂青,但显然俗世的帝王无论怎样贪婪索求,也无法获得成功,这更留下了黄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形象,即功绩伟业旷古绝今,各家学派杂说都尊以黄帝之名。比如道家《黄帝四经》、《黄帝铭》,阴阳家《黄帝泰素》,天文家《黄帝杂子气》,五行家《黄帝阴阳》,医家《黄帝内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