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二月末,接近二零一九新年,考研刚刚结束的日子。或许是随性惯了,亦或者是脑子一热,萌生了去西安的想法。窗外是雪后好几天还未散去的冷气,宿舍里是日常十一点变黑着的灯,卧在床上买下了二十六号的机票,带着潦草的计划表和厚重的行李,开启了我为期六天的旅程。
在我印象中,陕西离宁夏很近,这么些年我却只去过一次,那一次去了宝鸡和乾县。有供着佛骨舍利的佛教圣地法门寺和无字碑上刻满到此一游的乾陵;也有红红的橘子和赤橙的柿子(都是自驾从路边经过,到乡亲那里直接买的,树上现摘的,好吃极了);更有法门寺的倾盆大雨和在乾县肠胃性感冒四十度高烧不退的痛苦记忆。
西安,一个熟悉的名字,但提起长安,你可能更熟悉,或者更亲切。不仅是因为它常常出现在古典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当中,更因为这是象征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长安自古帝王都”,事实如此。十三朝曾在此建都,乍一看是上千年的历史。铺开来看,是每一朝每一代辉煌而壮丽的点滴岁月,汇聚成的一整幅华丽画卷。
我最喜欢的两个朝代,秦和唐,它们的都城遗迹如今都落在西安的辖区。
行程伊始
第一天,是从大明宫开始的。大明宫词,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周公子在剧中所饰演的小太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大明宫公园,天上已经飘起了雪花,走着走着,地上便被染成了白色的一片。你完全想象不到,如今的这座遗址公园,十几年前是一片热闹的聚居区。在一道绿色网栏里,是遗址保护示范区,需要30块的门票。里面有一些被发掘的遗址地基,还有根据典籍资料高度还原的微缩模型,结合里面免费的博物馆介绍,你不难想象这座一千多年前的皇宫有多么气势恢宏,东西市有多么热闹,中外往来有多么密切,丝绸之路多么繁荣,华夏文明有多么包容与强大。
转罢,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西仓“逛档子”,满心欢喜的品尝了荞麦饸饹与擀面皮,别有一番风味,此时已是下午。街道上甚是热闹,卖什么的都有,鞋垫,萝卜,不好吃不要钱的柿饼,再有放在宠物保温箱里的萨摩耶以及叽叽喳喳的小鸟。这个西安最古朴的大集市,承载着无数老西安人的回忆。集市每逢周四周天开市,老话说道:不知道“西仓”,不算地道的西安人,当然随着西安城市面积的扩展,时过境迁,如今也不太适用。很多莲湖区外的西安人,不知道城墙下有这么一个大规模集市,也是情理之中。
傍晚的回民街充斥着叫卖声,各种清真不清真的饭馆,都在忙着揽客,而我却,先慕名去到了高家大院。高家大院是一座颇有规模的砖木结构四合院,为高岳崧的故居。转完整座宅子,令我钦佩的莫过于高家每道门前的对联,礼记中有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家族的兴盛和良好的家风及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齐家之道是当今每一个家庭值得思考的问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幅对联,莫过于月洞门里房檐下两根长柱子上的这两句“有读书声有纺织声有儿童欢笑声方见得家声果好,无乖戾气无落寞气无富贵娇奢气才称为福气”,我将这句话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写的可真好。回民街里的食物,也尝了三五家,但总觉得不是个味道,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嘴很粗,不是很难吃的东西,我是不会挑也不会浪费的,奈何肉夹馍,羊肉泡馍,红柳烤肉真的都很一般。值得一提的是一家颇有人气的冰激凌店,叫“陕拾叁”。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几年雪糕不好吃了,是钱没花到位,钱到位了,味道就好了。醪糟和玫瑰,那玫瑰味的现在想起来舌苔下还感觉甜津津的。
对于高家大院,还有入口处不远的华阴老腔和皮影戏表演,让我一下回想起了前几天《白鹿原》话剧中的那一幕幕,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与义务去发展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至少给予它们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