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德两国对秦始皇陵做核磁扫描

金喜善在秦皇陵惨然一笑,果决飞回深渊。

《神话》中这一幕凄美画面,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经典。许多人说:秦皇陵开不得,因为玉漱还在等待她的蒙毅……

年,秦皇陵被发现,这个建造于数千年前的旷世奇迹,研究至今已经整整61年。

然而,到现在为止,秦皇陵依旧是一个禁忌,永远都不能打开。

各种原因,什么说法都有。

《神话》只是一种浪漫幻想,实际上真实的秦皇陵背后,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直到年,中德两国先后对秦皇陵实施核磁扫描,才敲碎了冰山的一个小角……

“地下城邦”秦皇陵

提起世界古今最强陵墓,很多人只能想到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很少有人知晓,秦皇陵,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陵墓”。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和暴露无遗的金字塔不同。秦皇陵至今还不能开启,研究整整61年,依旧只研究出冰山一角。

秦朝时期,全国上下总共不过两千万人口,除去老弱病残和妇女,也不过几百万人上下。而秦皇陵,直接动用了其中72万年轻力壮的人口,花费整整38年才建造完成。

胡夫金字塔也才建造了十年之余,足以见得始皇帝有多重视这座陵墓了。

据说始皇帝在确定陵墓位置的时候,是找了全国上百位术士,历经半年踏遍全国疆土,才最终确定了一处“龙脉”。

,我国考古学家第一次对秦皇陵进行了全方位勘察,并模拟出了秦皇陵的内部结构地形。

最终初步判断,秦皇陵布局完全复刻了当时秦都咸阳城,包含了地宫、内城、外城、城郊等地区,总占地面积在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那么大。

秦皇陵外城建筑群非常多。不仅有我们熟知的兵马俑,还有六百多座陪葬墓坑,陪葬坑又分为珍奇宝物陪葬区、劳工墓和后宫墓等等。

始皇帝在决定建造秦皇陵的时候,就没想过让劳工活着走出去。这些劳工辛苦建造墓穴之时,压根儿没想到有一处是给自己留的。

一方面,皇帝陵墓是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并且其中机关重重,只要进去,就不可能有走出来;

另一方面,始皇帝给自己的陪葬品,皆是世界珍宝,随便一样都价值连城,他担心劳工走出墓穴,会偷偷带走自己的陪葬品。

再加上古代本身就有“活人陪葬”的传统,尤其是帝王官宦世家,更是喜欢通过活人陪葬,所以他才会杀了所有劳工。

刘邦的后宫佳丽三千人,在始皇帝面前压根儿不够看的。

据统计,秦皇陵中光是陪葬后妃,就有足足三万名。

当时胡亥下令,把无子嗣的三万后妃,全都被赶进陵墓,直到数月之后,还能听到从墓坑中传来的凄切嘶喊。

《神话》就是以此为背景所创作的,玉漱公主便是陪葬的三万后妃之一。

秦皇陵的内城,也就是核心地宫,更是辉宏神秘,秦始皇的棺冢就在这里。

据相关资料记载,内城有房屋、田地、宫殿、军队,城墙坚如磐石,地宫内部呈“漏斗结构”,有万层台阶。是完全照着咸阳城中打造而成,宛如一幅大型沙盘。

这是秦始皇毕生打下来的江山,他希望自己死后,依旧可以为世界之主宰。

中德两国探测秦皇陵

由于无法打开秦皇陵,所以至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秦皇陵,仅仅是九牛一毛,它真正所包含的奇迹,不可估量。

年,随着“计划”的进行,我国尖端科技飞速发展。

在核磁探测技术研发成功之后,中德两国考古学家们,首次以“核磁扫描”,探测到了从未到达过的秦皇陵内部。

地宫深处的秘密被挖掘出来,全世界为之撼然:地下城帮墙厚15尺,曾有被人为破坏的痕迹;由水银组成的护城江海千年不竭,始皇造出遥领世界“永动机”。

秦皇陵的地宫四周墙壁非常厚,足足有15尺,也就是现在的5米之厚,并且采用的都是高密度整颗石块,没有拼接痕迹,可见当时建造宫墙之时,得费了多大功夫。

然而,这么厚的城墙竟然也有过人为破坏的痕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空洞,最大的一个足足挖了九米深。

初步判断,应该是历代盗墓贼挖出来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探测扫描之下,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盗墓空洞,竟没有一个方向是朝着地宫内部的。他们都会在挖掘之中,莫名其妙的“转弯”,不知是盗墓贼故意为之,还是因为受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阻力……

所以说,秦皇陵的地宫,至今为止都没有被打开过,没有人见过里面究竟是何等场景。

地宫城邦四周,还有一条用水银制成的护城河,秦始皇的棺冢就漂浮在水银之上。

护城河底部还放置了一座千年不损的永动机水泵,以此来保证“水银河”永久流动。

秦始皇的棺冢就可以在河中不断游荡,他想以这种方式,永远飘动在“地下咸阳”之上,观览自己的江山。

直到近几年,考古学家们用仪器探测秦皇陵底部,下面竟然还是有大量水银。并且还有正在涌动的迹象。

这说明,千年前那座“永动机”至今都还在工作着……

在现代都很难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永动机,千年之前的始皇帝,竟然做了出来。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可怕”。

况且,水银是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按理说不管当初用了多少水银,千年以后都应该挥发干净了才对。

但秦皇陵的水银河,不仅没有挥发彻底,直到现在还像真实的湖海一般波涛汹涌,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此时人们突然想到了曾经的一个说法:秦皇陵内部很可能是真空状。

秦朝丞相李斯曾向秦始皇禀报:“墓室凿之不入,烧之不然,扣之,空空如下无状。”这个形容,怎么听都像是真空环境啊?

但这种匪夷所思的说法,起初是没有人在意的,毕竟那可是千年之前的秦朝,怎么可能做得到完全真空?

可如今的地下千年不竭的水银,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说法的真实性了……

他们究竟如何做到的?我们至今无法知晓,恐怕直到秦皇陵打开之时,才能真正解开谜底吧。

十年不开帝王陵

历代皇帝陵墓,只要被发现的,几乎都被“盗”过,有些是民间盗墓贼,私自为之,有些确是后世帝王下令挖掘。

在古代,挖帝王墓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尤其是战乱时期,缺金少银的时候,统帅者更是要通过“挖帝王墓”获取大量军饷。

曹操被称为“盗墓祖师爷”,就是因为他为了打仗,前后挖过无数的王公贵族陵墓。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率数万精兵挖掘梁孝王刘武的陵墓。

但秦皇陵好像从来没人开启过?其实不是,秦皇陵也曾被开过。

世人都知“楚王一炬,可怜焦土”,项羽攻入咸阳城后,一把火烧尽了阿旁宫。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项羽还曾挖过秦始皇陵墓。

项羽跟秦始皇可是世仇,他进城后,杀光了秦氏宗亲上千人,又将秦王朝麾下百官和秦将全部屠尽,只为泄愤。

后项羽得知秦皇陵之中宝藏无数,更是怒不可遏,大手一挥下令三十万大军前去挖掘秦皇墓。

只可惜,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秦皇陵,误把一个巨大墓坑当做主墓,砸的砸、烧的烧,后来还将墓穴中的金银财宝尽数搬走。

他哪里知道,这点儿东西连秦皇陵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但据说,项羽此举不慎破坏了龙脉,有违天道,所以最后才会惨败。

别人没把这个说法当回事儿,刘邦可是深信不疑。

刘邦登帝之后,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安排百户人家和数千士兵,去给秦始皇守陵。从汉高祖开始,往后历代皇帝,都会按照此等规格守护秦皇陵。

当然,也有人说,刘邦此举不过是为了笼络人心,具体为何原因,恐怕只有高祖自己知晓了。

所以秦皇陵自项羽之后,除了盗墓贼,就再也没人去开启过了。

直到本世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担任了我国历史研究所的所长之后,再次向国家提出要“开启秦皇陵”的申请。

郭沫若先生虽然在文学领域造诣颇高,但考古这块,实在有些急于求成了。他曾经为了研究明朝历史,执意开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丝毫没有考虑过随意开启古代陵墓,会造成什么后果,最终导致定陵中的历史珍宝尽数毁灭。

所以周总理看到他申请开启秦皇陵之后,想都没想,直接拒绝。并且一向和颜悦色的周总理,不容抗拒的下达了命令:十年内,不可开帝王陵!

也多亏了周总理的坚持,才保住了秦皇陵至今没被打开。

当然了,这只是秦皇陵至今不能开的原因之一,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比方说成本问题,秦皇陵之巨大,开启必然要劳师动众,考古学家曾经估算过,少说要千亿人民币,耗费数十年,才能彻底打开这座堪称奇迹的帝王陵。

而且根据勘测,帝王陵下起码尚有百吨多的水银,一旦开启,水银挥发,大量有毒气体喷涌而出,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再加上秦皇陵乃是千年之前建造,历史价值巨大。里面有大量珍贵文物,贸然开启,很可能会造成文物损失,当年定陵的悲剧,很可能再次重演……

结语

总之,开启秦皇陵弊大于利。

史书对秦始皇的功过评判皆有,他确实做过许多劳民伤财的事情。但他的功绩也是利在千秋。

如果没有他,哪来的如今华夏文明大一统?

无论是出于对“龙脉”的敬畏之心,还是对老祖宗秦皇的尊重,秦皇陵是必然不能开启的。

秦皇陵的秘密,如今发掘不足万一,还需要后代子孙继续探索,但无论如何,这种探索也是要在“敬畏”的基础上进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