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黄敏求耄耋之年依然挑战自我

北京中医扁平疣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091.html

“咸阳机场三期项目打了几次电话了,因为疫情一直过不去!”4月12日,已耄耋之年的黄敏求急得像个孩子,坐立不安。

智慧之光不因退休而黯淡。身为“陕西省土木建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陕建七建集团原总工程师黄敏求虽已82岁高龄,但却思维敏捷、腿脚灵活,依旧奋战在欧亚国际三期项目的工地上,为七建首个超高层项目挑战自我。

耄耋之年的黄敏求(右二)坚守在一线

巧干破难题

年,来自杭州的黄敏求,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深造结束后,一头扎进大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一句“我要用学到的知识为祖国搞建设”,这一坚持就是57年。

年9月,黄敏求奉命为军工企业陕西胜利机械厂建设一座“靠山、隐蔽、进洞”的厂房,要在黄土高原上掏挖十几个宽12米、高11米、内径深11米的大隧洞。黄土松软无筋,大跨度人工掏挖,山体随时会坍塌,是一项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无模板、无先例,更无如今的盾构机,怎么办?黄敏求就夜以继日地到处查阅资料、求证数据。

一天夜里,他四下打量着办公的窑洞,忽然灵光一闪:修这大跨度隧洞不就是和箍一口大窑洞相似吗?何不沿着大隧洞内壁的边沿,先分挖很多个小窑洞,将小窑洞一侧的混凝土箍圈连接起来,再叠加连接成一串大箍圈……

就这样,西北地区第一个大跨度黄土隧洞奇迹般地诞生了。

9年后,北京国际机场长米、宽80米、基坑深挖7.2米的候机楼难题,再次在黄敏求“化大为小”的思路下近乎完美地解决了,并经受住了唐山大地震的考验。项目最终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当时建筑工程最高奖),作为北京市十大建筑之一,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多年来,“国家优质工程奖”宝鸡市教育中心大楼、“鲁班奖工程”大唐西市博物馆等众多标志性建筑,黄敏求都参与其中,他的名字在建筑界越来越响亮。

务实树标杆

年,黄敏求光荣退休。知名港企、民企以几万乃至数十万、上百万年薪邀请他加盟,但黄敏求却以每月元的工资回到了老东家陕建七建集团的南征北战中。

年,黄敏求担任了黄帝陵祭祀大典(院)工程二期施工组织总设计。这项极难工程背后的故事,他至今记忆犹新。

“所有建设都完成后,我听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消息,这座史诗般的建筑发生了不均匀的下沉,尤其是大殿的东南角,下沉达34厘米。轩辕广场也出现下沉,整个地面如同波浪一般。”黄敏求说。

整个建筑虽然下沉,但结构完整,没有裂缝,这说明工程施工质量没有问题,应是基础不实不稳,设计时没有扎到地下深部的“持力层”上。大家都明白沉降的原因,但没人敢挺身而出说明症结。面对这样的现实,黄敏求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设计中的问题。他紧急召开技术攻关会议,决定用托换柱的加固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工程临近尾声,发现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原石柱基础底部出现数厘米的空隙……当时已经73岁的黄敏求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下到洞内观察、实地指挥,决定采用高强度干硬性细石混凝土人工填补缝隙,问题最终得到顺利解决,该方法也成为全国首创的工法技术。

黄敏求(右一)

耄耋再挑战

“黄老不仅喜欢搞建设,还一直热衷于学习和挑战更有技术含量的建筑项目,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就是他近年来苦心攻克的一个领域。”陕西建工第七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赵全科说。

在黄敏求心里,建设技术是学无止境的,尤其是超高层建筑这样的新技术。超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超过米的建筑,该高度以下和以上的建筑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

“参观过很多超高层建筑,一直在学习有关知识!”年,在西安市欧亚国际三期项目中,79岁的黄敏求再次担任施工组织总设计。该项目含有两栋米的超高层办公楼,成为他的新挑战。

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但黄敏求依然忙碌在西安市欧亚国际三期项目上,两栋超高层建筑已经拔地而起。4月13日上午,记者和他一起来到这片奋战的工地上,在介绍这“两兄弟”时,他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开心。

黄敏求子女都在杭州,一个人在陕西四处为家,哪里项目有问题,他就去哪里,继续在建筑中享受学习和挑战的快乐。

“活到老学到老。对我而言,最大的幸福是看着一栋栋标志性建筑在我的手上拔地而起。”黄敏求说。

(以上图文若涉及侵权,请原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

来源|陕西工人报记者王何军

编辑|宁黛艳

校对|谢明静

审核|王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