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从黄帝陵开始外国人体验祭祖文化

北京专业皮肤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西部网《发现陕西》英文频道承办的“丝绸之路起点我的第二故乡”千名留学生体验陕西旅游系列交流活动,在清明节当天带领着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十余名在陕外籍留学生,专程赶赴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参加戊戌年清明公祭黄帝典礼,体验起源最久、规格最高的祭祀活动和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同时还有一些外国媒体朋友也体验了当天的祭祀典礼。

整个典礼仪式让人非常感动

在观看了整个典礼之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蔡云飞告诉记者,在哈萨克斯坦没有这么大规模在一起的祭祀活动,但是也有在特殊的日子去祭拜祖先上坟的传统。蔡云飞的祖籍是陕西,“蔡”就是他的中国姓氏,回到陕西留学对他来说也有着非凡的意义。“我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陕西什么地方的人,但我知道,我的根在这里”,蔡云飞告诉我们,今天参加了清明公祭黄帝典礼他觉得非常感动,在同一时间有这么多人一起祭拜祖先让他感受到了中国的凝聚力。蔡云飞并不能听懂祭文的内容,也不能了解祭祀中每个环节的意义,但是,当一个巨大“中国龙”飞上天空的时候,他非常激动,这一刻她的内心充满了震撼。蔡云飞也把自己拍的照片,发回给了他在哈萨克斯坦的家人、朋友。

盛大庄严的黄帝陵公祭典礼与文化内涵丰富的中国清明节

参加过当天的祭祀典礼之后,德国记者贝尔格曼在他的手记中写道,“在中国的清明节当天,我们来到位于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并经历了一次文化内涵丰富、历史韵味厚重的人文之旅。

祭奠先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因此有了一点传奇色彩。中国的清明节对于墨西哥人来说就是亡灵节,而德国的一些基督教信徒也过类似的祭奠节日,比如每年11月末的“祭奠亡者的星期日”。

传统上,清明节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有些地方的人们在祭扫的时候还要点香烛、烧纸钱,给先人们送去足够的冥币、冥衣以及冥车等“必需品”。

而在黄帝陵举行的清明节祭典显然规模要大得多。当天参加黄帝陵公祭的人估计超过了一千,现场有上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参加报道的媒体也有上百家。据了解,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黄帝陵祭典也于年被中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祭祀先祖、为先人扫墓的传统大概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过去,人们祭祀扫墓时间并不固定,全年都可能有人祭奠先人。直到唐玄宗时期,为了避免铺张浪费,才设立了清明节,在这一天集中祭奠先人。

中国的清明节大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者5日,偶尔也会在6日。它在每年冬至之后的第天,所以也成了中国的24节气之一,为中国北方的农民提供农耕农时参考。当然,如今的清明扫墓、祭祀活动并不一定集中在清明节这一天,前后几天也是可以的。由于清明节是在春天,所以中国人在这期间还有踏青的习惯,人们除了郊游之外,还习惯在郊野放风筝。

而在清明节黄帝陵祭典当天,现场也放飞了一个“风筝”:一只大气球带着一条龙形气球腾飞升空,带着龙的传人的自豪与对始祖黄帝的感激和缅怀,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中国的传统文化震撼到了我

同样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Temirlan平时特别喜欢架子鼓、小提琴,这次参加公祭黄帝典礼除了现场庄严肃穆的感觉让他非常震撼之外,广场上进行的鼓乐表演也让他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中国的鼓乐节奏很好听,气势磅礴,很吸引人,他专门用手机把整个表演录了下来。他说,回去之后他要把这段表演发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段震撼的演出。

小插曲让所有人记忆犹新

在西安生活的时间久了,留学的外籍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手机移动支付。在黄帝陵门前,留学生们购买了祈福围巾,他们拿出手机,说出了最熟练的那句中文:“你扫我还是和我扫你?”。当被告知只能用现金支付的时候,留学生们这才纷纷翻起了久违的钱包,东拼西凑的付了钱。

  祭祀仪式过程中,一路上留学生们都和前来祭祀的中国游客聊着天,他们也想知道中国人眼里的祭祀文化。“中国有这么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很有意思的文化传统,我还要更多的学习才行”,来自巴基斯坦的Adeem说。

来源:根据西部网与国际在线整理

监制:雷蔡锁

责编:刘会斌

编辑:蒲园

往期精彩不容错过

微访谈

黄陵:在守护根脉中创新发展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在黄陵

荣华农业·黄陵翡翠梨首届梨花节开幕

中央电视台陕西卫视凤凰资讯台台湾中视美国中文台直播明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心香一炷祭轩辕

聚焦年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之五

黄陵宣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