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各县确定首位产业,一县一策发力县

自今年五月,国家层面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广大县城被赋予了“新一轮城镇化载体”的重要定位,“县域经济”重回公众视野。

发力“县域经济”,最重要的是选准赛道。围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陕西组织全省76个县(市)逐一召开“一县一策”对接推进会议,研究确定县域主导产业等事项,指导编制“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对各个县市“精准画像”,梳理汇总出全省“十四五”县域发展目标任务清单。

洛川苹果、富平奶山羊、岐山汽车制造、城固航空装备制造、乾县全域旅游、留坝生态康养民宿、宜君中医药....

随着陕西省各县(市)首位产业清单出炉,各地市“一县一策”发力的产业赛道也已明晰,一份涵盖农业深加工、高端制造业、文旅融合服务业的产业清单,充满特色。

陕西县域经济家底几何?

在了解”一县一策产业清单之前“,我们先来谈谈陕西县域经济的“家底”。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经济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事实上,陕西79.8%的土地面积、55.2%的常住人口、40.8%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

统计显示,年,陕西76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省增速0.9个百分点,这是自年以来再次超过全省水平。

从体量上来看,富平、吴起、黄陵、旬阳4个县(市)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县域经济总量在亿元以上的县(市)增至15个;神木、府谷稳居全国百强县榜单,神木市生产总值.18亿元,重返全国GDP前十县(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年陕西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2.1%,一举扭转年以来逐年下降的局面。总的来说,陕西已基本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尽管,当前陕西县域经济实现了明显增长,但是,综合实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较为初级原始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可以说,县域经济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矛盾制约了陕西经济总量的扩大,亟需谋变突围。

陕西县域经济实力整体偏弱,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经济规模普遍偏小,强县不多。县域经济规模亿元以下的县(市)有61个,40%以上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陕西县域经济也呈现出区域内部不平衡、陕南陕北相对落后的态势,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县域生产总值亿元以上的县(市)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北地区,数量占比为87%。强弱县(市)两极分化,7个市的县域经济总量首末位差距在亿元以上。

以榆林市为例,在榆林市12个区县中,神木市年的GDP达到.18亿元,位居全国前十,占榆林市总量的34%,但是同属榆林市的子洲县、佳县、米脂县、清涧县、吴堡县却不足百亿,差距十分明显。

产业发展方面仍然不足。个别县(市)以能源化工、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依赖传统发展路径,资源优势打造和利用不足。县域间发展相似度高,产能不均、协同不足。

特别是县域生产总值亿元以下的县(市)主导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较少,产业深度融合不足,大量优质农产品输送省外深加工后返销陕西市场,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拳头产品。

县域综合承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骨干企业不多,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对优质企业的承载力、吸引力不够。基础设施欠账多,人口吸纳和产业集聚能力弱。

锚定特色:76县“精准画像”首位产业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发展特色产业是做实做强县域经济的一大实招。县域经济的本质在于特色,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特色产业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此次出炉的“一县一业”清单立足各县实际,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为未来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指明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和旅游名县,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仔细观察“一县一业清单”,大致可分为三类:以农业为主、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以服务业(旅游)为主。

其中,处于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市),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加快三产融合示范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比如眉县的猕猴桃、洛川苹果、富平柿子、陇县奶山羊、淳化荞麦、澄城樱桃、大荔冬枣、定边马铃薯、清涧红枣。值得注意的是,以农业为主并不意味着停留在原始的种植采摘环节,而是要发力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的品牌农产品。

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地区的县(市),做强县域制造业,坚持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并重,推动资源依赖向科技赋能转变,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

关中地区泾阳、岐山、三原、兴平、蒲城等工业强县,制造业基础稳固,在此基础上需不断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与创新链,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形成产业协同集群。

陕北依然以能源化工为主,不同县域聚焦细分领域,如府谷聚焦金属镁深加工,神木打造清洁煤炭高效利用,靖边则以高端聚烯烃制造为主,吴起侧重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工业。

陕南地区汉阴、石泉、勉县等工业强县立足生态优势,发力茶叶、中药材、预制菜、富硒食品、农副产品等食品医药工业,发挥出生态、绿色、低碳工业的资源禀赋。

对于处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加快绿色循环发展,采用“平台+景区+农户”模式,打造全域旅游精品路线,加快推进民俗产业发展和民宿、餐饮、休闲服务标准化和便利化,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和文化旅游名县。

陕西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关中、陕北不少县市依托文物古迹打造旅游服务业。如乾县发力唐文化全域旅游、华阴、黄陵、宜川分别依托华山、黄帝陵、壶口瀑布发展文化旅游。陕南地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异,宁陕、岚皋、商南、镇安均以生态旅游为首位产业。

此外,太白县发展冰雪旅游、蓝田打造大西安后花园,留坝发展生态康养民宿,都具有独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随着首位产业清单明确,陕西“一县一业”已初见成效。年全省23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市),总产值.79亿元;35个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县(市),总产值.36亿元;18个以服务业(旅游)为主的县(市),年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接待游客数.62万人次。

年陕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一县一策”事项清单落地见效,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强化首位产业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经济总量迈上亿元台阶的县(市)。

经预测,“十四五”末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将达到1.6万亿元,年均增速8.5%,新增22个县生产总值跨上亿元台阶(累计达到30个),新增17个县跨上亿元台阶、新增3个县跨上亿台阶(亿元以上的累计达到31个),全国百强县达到3个、西部百强县达到14个,领跑全省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悦西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