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参与编辑《禹州姓氏》和《黄香故里与孝山》的过程中,读研了一些由编著者提供的相关史料,这里选其精华与读者分享。
黄帝乃人文始祖,黄帝时期人类才进入了文明阶段。这些历史文明贯串于黄河上下、汇聚于具茨山峰。颍河两岸黄帝文化之遗迹遍布禹州大地。如逍遥观、清凉台、八卦洞、指南车遗址、训兽圈。黄帝散架宫,拜师处、拜相台、轩辕丘、避暑洞、阅兵台、练拳处、演武坡、石门洞、百草园等遗迹遗址多处。
相传轩辕黄帝在禹活动期间,常与大臣坐而论医,教民疗治百病,后人依托黄帝之名编著的《黄帝内经》就是根据黄帝与岐伯、雷公、俞跗、少俞等大臣的对话形式阐述病理、病因和治疗方法。因而中医学被恭称为“岐黄之学”。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成书于战国,经秦汉时期增补充实,最后定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各九卷共8l篇。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关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以阐述生命规律和医疗理法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关于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宇宙学说),天于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生物演化说),将阴阳五行规律应用到人体上,认识到人体结构和机能、病理和病因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提出了系统的养生、治病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元始经典,被奉为我国医学的渊薮。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经”是古人认为需要人们掌握的知识和传播知识的教科书,如《卦经》、《易经》、《本草经》等。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
由于禹州是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在中原播撒文明、率群臣研究医学长期活动的区域,留下了许多神奇灵秀的遗迹和美妙的传说,与黄帝研药论医有关的逍遥观、轩辕丘、百草园等著名遗址,受到了后人的崇拜和敬仰,千百年来,演绎着中华文明和中医药文化的辉煌历史。成就了禹州药源、药魂、药都绵延流长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