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王世纪》中,黄帝击败蚩尤之后,便开始讨伐那些不服他命令的人,一共打了五十二场战争,最终征服了整个世界,黄帝的声望之高,传遍了整个世界。《史记》中有一段记载,黄帝将蛮人驱赶到了极北之地,然后在釜山召集了一支军队,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此来庆祝自己的统治。后来被流放到北边的荤粥就发展成了后来的匈奴人。自此,世界安定下来,华夏人的国土变得前所未有的辽阔,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被征服了。黄帝继承了炎帝的衣钵,统治了整个世界,并在涿鹿旁建都,统治着这个世界。
炎帝是五行中的火属性,五行生克,火生土属性,黄帝是他的继任者,所以他的五行属性是土属性的。土地的颜色是黄的,因此被叫做黄帝。《吕氏春秋》中有记载:“黄帝登基时,天地间有巨虫、巨虫出世,此为大地之力旺盛之标志,说明黄帝身具“土之德”之象。
黄帝的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常常四处游历。他向东,越过海洋,登上泰山,在泰山上封神,成为年来最早封神泰山的帝王。南渡长江,上熊山,湘山(君山),再往北,就是把荤粥赶出了极北之地。
黄帝设置了官职,任用了一些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治理这个国家。黄帝即位之后,有“云气”之兆,天上也有“云气”之兆,所以黄帝才会用“云”来命名官职
黄帝重视“以德治国”,设置“九德君”,用“孝“、”道”、“文”、“信”、“言”、“忠”、“恭”、“勇”、“义”等九种行为来教育人民。“六禁重”是指:“禁声、禁色、禁衣、禁香、禁味、禁室”,要求干部要清心寡欲,修身修身,清廉节俭。
黄帝还设置了一个“史官”,他任命了一个“左”,一个“右”,。在古代,史官的任务很重要,左史是君王之言,右史是君王之事,两人分工明确,互相印证,以保证史书的正确性。史官们对皇帝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针见血,一丝不苟地记载下来,几乎没有什么遗漏。
此外,古代的史官还担负着观察天象,预测世界变化,辅佐帝王,向神灵祈求启示和记载的重要任务。故而,古代的史书,不仅记载了君王的一举一动,甚至还记载了他与天神的联系,以及与天象、天象等有关的事情。比如“殷商”的占卜,就是“天”的预言,还有《国语》中关于“西周太史博扬父”的历史事件,就是通过“天文”的推算,精确地预言了“周亡”的日子,最后实现了。《吕氏春秋》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夏桀之子太史终古,预言出夏将灭亡,商将兴盛,于是携夏的图录和典籍,归商而去;殷商的太史向挚预言,商将灭亡,周将崛起,于是他携带了《商书》和《商书》,逃到了周朝。上古时代的史官们,既有观察天气的责任,也有记载历史的责任,他们能将天气的变化与历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就像是一种预感,一切都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发生的。
从黄帝时期开始,中华各王朝就一直遵循着这一传统。正因为如此,我们华夏的历史才会如此完整,没有任何的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