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
浙江省第一次公祭大禹陵
万学远
大禹是四千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开国之君,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带领人民治水,战胜洪灾。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
中国祭禹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史书上有记载,最早是公元前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到明代的时候,朝廷派人祭祀大禹,已经形成制度。清代皇帝派官员去祭大禹共44次,康熙、乾隆两帝还亲临绍兴祭禹。
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廿一日,这一天正好是谷雨。浙江省政府和绍兴市政府联合举行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礼。这次公祭大禹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绍兴市对公祭典礼做了精心准备。在大禹像前,用红松制作的供台长4米、宽1.1米、高1.5米,上面用红漆木盘放满了祭品:有诸暨香榧子、新昌小京生花生、上虞板栗、红枣等五谷果品,黑、白、黄三色丝帛,牛头、猪头、羊头(太牢三牲);在金属制成的爵里供上了酒。还有几件重要的礼器:一个是青铜浇铸的禹钟,高2.1米,重两吨,上面铸有颂扬大禹伟业的“地平天成”四个大字,并附带有铭文;一个是鼎,就是两个青铜浇铸的大禹鼎,高各1.5米,重0.9吨,刻有“缵禹之绪”四个大字;一个是禹鼓,牛皮面,红漆身,鼓面直径1.33米,鼓腰直径1.65米;再一个是“洗”器。祭祀典礼前,主祭、陪祭和司仪都要拨出“洗”中的水用以净手。
(图片源自新华社王定昶摄)
公祭典礼的主要成员有主祭、陪祭和司仪。由我做主祭人,宣读祭文。陪祭有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协的领导,省里老同志和绍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台北夏氏中兴会的代表和绍兴旅港同乡会的代表。司仪由绍兴市市长担任。祭奠开始的时候,鸣放9响礼炮,以纪念大禹平洪水、定九州的功绩。接着鼓手擂鼓34响,表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共同祭奠。之后撞钟12响,代表12亿炎黄子孙的心声。然后,由我宣读《祭大禹陵》文。这篇祭文,由绍兴一批古文功底深厚的老学者、老专家共同起草。我修改定稿之前,认真查阅了历史资料,最后工整地用毛笔将祭文抄写好。
祭文是四个字成句的,怎么宣读呢?我很喜欢京剧言派《卧龙吊孝》这出戏,剧中诸葛亮悲悲切切、如泣如诉、抑扬顿挫的声腔,节奏很强,又十分感人。我就按照这个语调宣读祭文。
全文如下:“维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五年,岁次乙亥,季春之月,谷雨良辰,浙江省省长万学远等谨代表全省四千三百万人民,偕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华人代表,敬具香花胜礼,奉祭于大禹陵前,曰:巍巍大禹,轩辕裔孙。克绳祖武,继烈扬芬。受命治水,披山通泽。劳身焦思,民始安宅。八年于外,夙夜在公。车橇驱驰,沐雨栉风。精勤敏给,寸阴是惜。心系苍生,过门不入。平成底定,茅山计功。万方执帛,九州攸同。一沐三握,一饭三起。虚怀从善,谨严律己。卑宫菲食,克俭克勤。举贤授能,区宇以宁。东巡吾浙,崩葬会稽。千秋俎豆,瞻拜灵仪。缵绪务本,疏湖筑塘。良田沃土,鱼米之乡。东南竹箭,挺生英裔。志士仁人,前赴后继。百年中土,历尽沧桑。鸡鸣风雨,多难兴邦。改革开放,擘划万端。图强大业,尚多艰难。励精图治,惩腐清埃。汲古鉴今,继往开来。民族团结,侨旅同心。河山一统,大旗共擎。凡我同胞,血浓于水。国运昌隆,举世称美。缅怀祖德,豪气如虹。艰苦奋斗,再创神功。值此阳春,风和日丽。赫赫我祖,鉴临天地。稽山苍苍,浙水泱泱。神州大同,共荐馨香。尚飨。”
我念完祭文以后,有64位穿着原始居民服装的青年,手上拿着类似大禹当时用过的一种治水工具和树枝,跳起古朴粗犷的祭舞,敬献了窖藏多年的绍兴酒。接着,绍兴市委书记和几位代表先后讲话。最后,由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刘锡荣颁发了全省水利系统的“大禹杯”奖。5年以来,浙江省一共建了大小水库座,库容量达到多亿立方米;建成大小水电站座、大小水闸座;新建、整修、加固江堤海塘公里。此次,借祭奠大禹之机,表彰全省水利系统工作者发扬了大禹治水的精神,以推动全省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加这次祭奠活动的有多人。日本、美国、韩国、伊朗、波兰、印度等国家驻上海的总领事馆都派人出席。《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及多家侨报都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次公祭后,每天到大禹陵参观的人数有二三千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接近人。
中国古代称“北有黄陵,南有禹陵”,即指中国北方有黄帝陵,南方有大禹陵。年大禹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黄帝陵、大禹陵已成为国家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场所。
(本文选自杭州出版社出版的《学远随笔》一书)
《学远随笔》
万学远著
杭州出版社-07
编辑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