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张抗抗《仰视缙云》一文,原文如下:
缙,赤色之帛。缙云,彤云彩霞缭绕之地。
缙云位于浙东南丽水地区,唐武周登封元年(公元年)建县。缙云城东著名的仙都风景区,有一株石笋,其型拔地而起,顶部有一方四时不竭天然池水,相传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所形成。石笋又名鼎湖峰,自晋代起闻名于世。缙云氏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夏官的号名,也是黄帝族势力南扩至缙云地区的古老记忆。至唐天宝年间,曾有祥云仙乐回旋于缙云山,唐玄宗听闻惊叹:“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笔写下“仙都”二字。
仙都鼎湖峰
缙云、仙都、鼎湖,皆为有出处的美地美景美名。
春日去仙都,满眼皆绿,绿树碧水青草滩,被饱满的绿山谷环抱,山间弥漫的雾气如翠纱飘拂。走过绿荫蔽日的水上长堤,透过山崖上红殷殷的杜鹃花,穿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轻风吹开雾气,一座摩天石塔,若隐若现地兀自耸立。
它从一池波光盈盈的湖溪里升起来,远望一眼,并不觉得它何等雄奇,只是与我以往见过的石笋有些不同,它不在幽暗的山洞、不在高高的山巅,而是以略显谦逊的姿态,低低伫立于群山之谷,有如平地凸现的泰山。
然而,当我渐渐走近它,一直走到它的脚下。它的体积与高度,随着我的步步靠近而逐渐壮大。我凝视它,然后仰起脸,再仰脸,仍然望不到它的峰顶。那一刻,我被它惊到了:
这是一块直上直下、囫囵敦实的巨石,四壁峰岩光滑陡峭,经受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磨砺,未有太多损蚀剥落。就像一个强壮伟岸的裸身巨人,灰褐色的肌肤,在酷烈的阳光和雷暴下,被锤炼得厚实坚韧。南方多雾多雨的湿润空气,使它吸储了太多的宇宙精华而拥有强大的气场。巨石半腰有一凹陷的圆洞,很像巨人的肚脐,日夜吐纳着释放着大自然的能量。再次抬头,依稀望见石柱顶端那一层层茂盛的灌木,错落有致地披挂下来,像是给石柱披了一件硕大的雨篷。尽管巨岩四壁可供攀缘,但据说只有极少人登上过巨石的绝顶,见过峰巅苍松翠柏间的神秘水池。我踮足翘望,未见缭绕缤纷的彩云,却有一群小鸟倏然惊飞,传说中,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后跨赤龙升天而去……
张抗抗在缙云仙都
鼎湖峰,相传生成于亿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融融岩浆凝固成花岗岩,其后风雨侵蚀,周围的石灰岩渐渐风化,只剩下一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直通地底深处。漫漫岁月,它稳稳矗立于此,有如一枚结实的定山神柱,上托苍穹下恤众生,淡定地低头俯瞰群山。那一刻,因它慈悲温和的俯视,我虔敬地仰望它。
我仰视鼎湖峰,更像是仰望一座挺拔粗壮的巨型天然石雕。石柱高耸,柱旁依偎着一小石峰,恰似笋尖,高可平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这座母子石笋,是缙云的镇县之宝,为千年缙云镇宅安邦。
缙云地处武夷山—戴云山隆起地带和寿昌—丽水—景宁断裂带的中段。或许由于“断裂”,震裂了散落了无数形态各异的奇石。九曲练溪两岸计有72座奇峰,鼎湖峰、朱潭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芙蓉峡等,构成了一座宏阔的奇岩长廊。若往深山去,山沟里怪石叠现,如城堡、如礁石、如雄狮、如火炬、如飞舟、如巨蟒、如冰坂……叠床架屋险象环生却是有惊无险。故而缙云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其中的倪翁洞又名初阳谷,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时任缙云县令、李白的族叔、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
遥望山中的摩崖石刻及奇峰异石,我仰视缙云石砌的历史。
仙都景区是一个偌大的公园,花田烂漫,草滩葱郁,牛群在林间悠悠然吃草,一派乡间野趣。我的视线常被粗壮茂密的香樟树桂花树槭树合欢树吸引过去,一路始终在扬着头看树,脖颈已酸涩。迎面忽有香气袭来,细看竟是一株高大的含笑花树,绽放的白花朵、含苞的黄花苞,在我的头顶颔首摇曳。
却有一处更重要的场所,等着我瞻仰。
鼎湖峰下气势宏大的黄帝祠宇,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原名缙云堂,唐玄宗时改名为“黄帝祠宇”,是我国南部历代各民族祭祀、朝拜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重要场所,与西北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
黄帝祠宇
高阶重门肃穆,石柱宽檐庄重。心怀敬意,步步仰视而行。
黄帝征服东夷、九黎族,结束了原始社会千秋杀伐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在位期间,创造文字、建立姓氏,播百谷草木,捕鱼狩猎、建房制陶。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黄帝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教人种桑养蚕缫丝。古代华夏氏族经过数千年积淀,在黄帝时代,为世界贡献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数千年来,缙云流传着许多黄帝的传说。黄帝夏官缙云氏一族南迁浙江缙云山一带以后,与当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结合,吸收先秦道家、汉魏南北朝神仙道教和儒学等,逐步形成了一种古老的“黄帝文化”。到了西晋永嘉年间,祭祀黄帝活动由民间的联合族祭慢慢上升为官府祭祀。“缙云堂”建立后,“北陵南祠”的格局开始形成。明末,黄帝祠宇毁于战火,公祭中断,但民众自发到黄帝祠宇旧址祭拜者仍源源不断。至年,缙云县政府决定在原址上重建黄帝祠宇,年缙云黄帝祠宇重新落成,每年重阳节公祭、清明节民祭黄帝的活动形成定制,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华夏儿女前来瞻仰寻根。
我仰望祠宇高处的匾额与楹联,想象民间祭拜黄帝香火兴旺的盛况。为缙云的文化坚守、为缙云的历史贡献,我礼赞缙云、仰视缙云。
那么水呢?缙云多山而多溪涧,水量丰沛。其中以好溪最为著名。好溪位于括苍山与仙霞岭的交界处,源于磐安县的大盘山,经千年古镇壶镇,穿仙都至丽水,注入瓯江。全长45公里,几乎贯穿缙云全境,在缙云无论走到哪里,总与好溪不期而遇,像是好溪常在探身问好。从鼎湖峰到小赤壁这一段,水浪翻腾形如白练,被称为“练溪”。好溪在古代因河道险峻湍急,滩险多、岩石多而行船难,常有水患殃及两岸,故名恶溪。至唐朝,处州剌史段成式全力整治,终改恶溪为好溪,天下河流总在低处,人本在岸上俯视流水。然而恶溪之成好溪,成就史上一段造福于民的佳话。好溪河中有59濑,其中突星濑怪石嶙峋惊涛拍岸,据说急流中可见王羲之书“突星濑”三字。如此好水好溪好官好字,能不仰视?
缙云山水
那么桥呢?缙云山脉大致以好溪为界,东部为括苍山脉,西部为仙霞岭余脉。北部地层陷落,构成壶镇、新建两块河谷盆地,是缙云农耕经济的聚宝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壶镇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十三孔石桥,桥长米,横跨好溪上游,全部是用块石横联拱砌而成,名为贤母桥。该桥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个叫载扬的吕姓弟子,为继承母亲的遗愿而修建,距今正好年。贤人载扬成人后,合兄弟子孙之力,筹资在好溪流域先后造了四座通衢大桥,其中工程量最大的就是壶镇这座溪面宽、桥脚深的溪头大桥,历数年方建成。桥面宽丈余,石柱石板的护栏上雕有飞禽花草,两桥头蹬桥石级丈余宽,西边桥头的台阶上建有桥殿并立有桥碑,碑文记载着建桥缘起及知县题写的贤母生平事迹,清代浙江学政朱仕贤,将这座溪头大桥正式更名为“贤母桥”。
我站在贤母桥上,桥下宽阔的好溪沉默不语,无船亦无木簰。自从20世纪60年代老桥被改造拓宽通行机动车后,如今桥上行人车辆熙攘拥挤。然而桥面不震不颤,稳固如昔,只是桥体明显留有新桥老桥“有缝对接”的痕迹。侧身探头往河上看,由条石垒砌的老桥墩,一层层条石垒砌严丝合缝,岩质坚韧。若是从远处遥望贤母桥,能看出十三孔拱桥原初造型的优美曲线,展示着古代大型拱桥的气势与风采,成为古镇与好溪晚近历史的见证。
我为贤母与贤子的慈孝品格,仰视它——贤母桥。
那么水边的古村落呢?
河阳村
新建镇镇西有一座河阳村,已有多年历史,历代耕读传家、农商并重,富甲一方,史上曾出过八位进士。两大两小的水系穿村而过,流水欢畅水塘清澈。村中现存十几座古祠堂,百余栋明清古宅,形成规整有序的一街五巷格局。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庭院式木结构建筑,高大气派的马头墙错落有致。青石板小巷幽深洁净,各家的条石门楣上都有刻字,例如“廉让之间”,便是意指廉洁谦让的人家。岁月悠长,题款略有剥蚀,然字迹依旧清晰。屋内的木梁、木柱上方刻有精致木雕,雕刻精细高超栩栩如生。外墙饰有一幅幅古画古诗,至今保存完好。河阳的民间剪纸也是一绝,鸟兽鱼虫树叶花朵灵动秀美,民间生活劳动场景生动活泼。河阳或家家有人热爱扶剪弄纸,擅长不打草稿直接悬空下剪,造型准确线条精细,可见河阳人的民间艺术创造才能。
我仰视河阳村头的石刻匾额“耕读遗风”,我为河阳骄傲。
那么水中的山庄呢?
壶镇大龙门山庄,峡谷叠翠、瀑布悬泻、碧水环绕,如同一座浸建在水里边的龙宫。因此地曾发掘多处恐龙化石,故名龙山。山庄的设计颇有创意,由一层层清澈的水池引领,向上延伸依次接续。石门石路石洞石屋,水榭水廊水桥水帘,塘内麻鸭白鹅游鱼逍遥。餐厅建于半山,大玻璃外环屋皆水,珠帘飞溅。一排八角形的“湖屋”客房环于水中,开窗见水,枕水而眠。拾级攀至高处,忽见一汪深潭碧绿,从山顶垂下一道数十米的银链,飞流直下跌落池中,山石树叶都被泉水淋得发亮。沿着石砌的栈道继续往山里走,竹海古树奇石裸岩,又见平湖如镜,浮桥贴水而过,通往峡谷更深处……极目所致,山庄主人凭山造屋,借水还景,处处可见朱氏父子的心血与智慧。高山峡谷农家乐,我仰视龙门山庄。
在缙云,仰视就这样成为我始终保持不变的姿势。
然而,我最终注目的是缙云人。
婺剧演出
缙云是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其中婺剧演出最为繁荣。金华古称婺州,缙云人尤其酷爱婺剧。婺剧多为传统戏曲剧目,兼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各村镇有老人寿辰、婚庆、得子、还愿,都可请婺剧团来“上门演出”款待乡亲,看婺剧已成为缙云人的一种生活常态。我们一行在夜色中匆匆走过富有弹性的长长步道,赶去洋泉村的一座祠堂看婺剧《周仁献嫂》。这条沿好溪河岸而修的滨江绿道,全长约20公里,已成为远近骑行及徒步爱好者之最爱,每年赛事不断。那一晚的婺剧演出,是村里集资为重修宗谱完成的发谱庆典,免费请十里八乡人来同庆。祠堂门口灯火通明,琴弦锣点与热腾腾的缙云烧饼香气一同扑面而来。古祠堂内,条凳满满,座无虚席。灯光雪亮的戏台,布景字幕道具华服锦袍,戏台上人影幢幢,耳边弦乐声声,令人沉醉于浓浓的乡土气息中。
我专注地仰望着祠堂内小小的古戏台,也仰望着缙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缙云人质朴憨实,缙云人聪明灵慧。我敬重缙云人,仰视缙云人。
仰视是出于一种真诚的敬重与仰慕。今生走过很多地方,我愿仰视缙云。
(张抗抗,第七、八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等。)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标题《仰视缙云》。编辑丁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