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黄帝陵 >> 东湖优势 >> 炎帝是个发明家

炎帝是个发明家

白癜风怎么治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今天小编与大家共同探索下————对原始农业最具有意义的农具耒耜,相传耒耜是炎帝首先发明制作的。《逸周书·尝麦》篇说神农为“未粗钮褥以垦草莽”。《竹书纪年·前篇》说神农“作耒耜”。《周易·系辞下》也说神农“研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褥之利,以教天下”。

此为出土工具照片

小编查阅自恋显示正如前面所说,原始农业的领导工作起初大多由妇女承担,劳动工具也十分简单,开地用磨光的石斧,松土整地用石铲和弯柄短木锄,点种主要用短木棒,收获用石刀或陶刀。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因而要求男劳力更多地投入农业生产,于是男子代替妇女而成为主要的农业生产者。这样,就加强了农业劳动力,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条件下,炎帝首先创造发明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木质的耒耜,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我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分析,最早的末耜,确实是木质的。由于木质的器具易于磨损和腐朽,后来就出现了更加坚强锋利的骨质或石质的末耜。宝鸡市郊石坝河遗址发现的木未和穿孔石刀,北首岭遗址发现的角锄骨铲,说明姜炎部族很早就会制造和使用木、石、骨质的未等农业生产工具。

根据学者的研究,最早的耒,是用一种坚硬而柔韧的直木制成的单一垦植农具。它的发明使先民从手指直接创挖的方式,变为便捷省力的柱洞成穴的播种方式,为点耕农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被称为“斫木为耜”的,则是在耒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的一种复合农具。它是把经过刮削的类似锹头的木、石、骨、蚌片,加固在未的一端制成的,具有翻垦土壤的功用。而且比末的效率大为提高。后来人们将耒耜粗的组合方式稍加改变,演化成类似锄具的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耜的制成,标志着我国古农业由点耕阶段向锄耕阶段的过渡。据说以末为基本的农具部件,可以组合成近三十种古农具。

关于炎帝神农发明耒耜的故事,宝鸡地区也留下了一些民间传说。相传有一天,炎帝带领氏族成员上山打猎,看见一群野猪,用它那长长的嘴巴,在山坡上一拱一拱地找植物的块根吃。不一会儿,这群野猪就在山坡上拱出一道道沟渠,把一片好端端的山坡拱了个底翻上,拱过的山坡也松软了许多。炎帝看着看着,心里恍然大悟,就照着野猪拱土的办法,用一棵茶杯口粗细的树干,将顶端用石斧研尖,拴上藤条,让族人推的推,拉的拉,试验起来。说来也怪,还真管用,不大功夫,就在地里拱出了一道沟渠,翻起了松软的沃土。这种拱土的农具,比起石镰、石铲省时省力,效率高,大家都喜欢使用,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耒耜”。这就是最早最原始的犁。

小编认为民间传说未必完全可信,但其中的道理却有普遍意义。因为好多发明创造都源于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相传黄帝的臣子共鼓见空心木可浮水渡人,於是“到木为舟”,发明了舟船;货狄见鱼尾划水而游,於是“刻木为楫”发明了船桨。至于近、现代科技史上的这一类佳话就更多了。譬如瓦特看到沸腾的水可以掀动壶盖,发明改进了蒸汽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再譬如,科学家研究了骗蝠黑夜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了蛋壳的耐压性,即“薄壳结构”,建造出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由此看来,民间传说中的确蕴藏着许多宝贵的历史信息,不能轻易地全盘否定。

我们的祖先炎帝神农发明的耒耜,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被尊奉为圣物。每当春耕来临之际,古代的帝王要乘耕车,载未,躬行祭先农(神农)、耕藉田的大礼,率先垂范,劝课农桑。山东武梁祠汉代石刻神农种谷图,生动地刻画了炎帝神农手执耒耜,教民种谷的神态风采,表达了后世人们对炎帝神农创制耒耜、发明农业的丰功伟绩的深切怀念。

小编认为炎帝是伟大的发明家,耒耜的发明促进了我国历史文明的进步,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对我们的今天的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励志先辈,学习先辈的创造力,为社会增砖添瓦。

大家认为这个工具怎么样呢,请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