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陵,位于湖南株洲,大修17次,祭

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坚强站在了世界民族之林的舞台上,而“炎黄子孙”也同时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身份象征符号,代表着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正在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浪潮中,但是不论未来发展到哪一步,我们都应该牢记我们的历史以及我们的祖先,在我们庄严的炎帝雕像前呈现出最大的敬意和祭拜。

众所周知,炎帝神农氏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开山鼻祖,他的安寝之地被称为“炎帝陵”,这是我们中华儿女重要的祭祖寻根圣地,可以说是人们信仰的中心,而炎帝陵自然也就成为了”神州第一陵“。炎帝陵地处于湖南省株洲市,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建设,而在唐朝时期就开始有人经常来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在宋朝,由于当时的国君赵匡胤对炎帝倍加崇拜,所以下令在炎帝陵的前面修建了一座庙,这座庙后来也成为人们祭祀的主要场所,人们经常对其进行维护。

根据史书记载,炎帝陵的修建情况主要包括:宋朝时期修建一次,明代时期修建三次,清代时期修建九次,民国时期修建四次,可见炎帝陵一共大修了十七次。其中,修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清朝道光年间,经过此次重新修建,无论是陵寝的规模还是建筑数量都得到扩大,如今炎帝陵寝的巨大规模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后来在20世纪末期,炎帝陵又经历了一次翻修,这次翻修的风格绝大部分采用清朝文化特点,整个陵寝分为四进,分别是午门、行礼亭、主殿以及墓碑亭,而炎帝的墓就被安放在碑亭之中,供后人瞻仰。来到炎帝陵,我们能够感受到严谨的建筑布局以及庄重肃穆的气氛,另外,炎帝陵能够经历这么多次的修建,正是因为炎帝陵在中华儿女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有疑问:炎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陵寝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重视?其实,炎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姓姜,他在农业播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人类的生存延续有了保障。而且,炎帝还经常解决人们遇到的困难,帮助百姓播种粮食,能够让人们吃得饱、穿的暖。最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让百姓免受疾病之苦,炎帝亲自上山采摘草药,并且亲自试验药材的药效,据说炎帝曾经在一天的时间里中毒了数十次。

此外,为了百姓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炎帝又发明了交易这个概念,让人们能够互通有无,资源得到的有效利用。这是炎帝的这些贡献,使得社会得以迅速发展,百姓的生活自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后人为了纪念炎帝的伟大贡献,为炎帝修建了陵寝。

人们为炎帝修建陵寝,接下来当然少不了祭祀活动。每到祭祀活动日,陵寝前都要鸣放鞭炮,还要一同奏响古乐,同时还要拜访各种祭品,例如:豆类、果品、药材以及稻谷等。主祭司以及陪同人员会在各自的衣服上佩戴上不同的标识,由仪仗队在前方领路,行至朝觐大广场时,锣鼓鞭炮齐鸣,舞狮队伍开始正式表演,场面蔚为壮观,炎帝陵的祭祀盛况与其他祭祀活动相比可谓是空前热闹。

炎帝陵就像是一本价值连城的史书,这里记载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顽强不息,勇敢拼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