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古代帝王在选择墓葬位置的时候都非常重视“风水”。而“风水学说”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观”,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玄妙界定。
别具一格的宋代陵寝
宋太祖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为自己的父亲修建了一座永安陵墓,所以,北宋帝王的陵墓截至宋哲宗的永泰陵,总共有八个。陵区在河南贡巩县,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大的陵区。
永泰陵皇帝陵寝通常都在京师周围,然而,北宋王朝的“京师”在开封,帝王们的陵寝却在河南巩县境内洛河南岸的台地上,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是受堪舆影响的结果。因为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穴和丰殓厚葬。陵区南有嵩岳少室,北有黄河天险,可谓“头枕黄河,足蹬嵩岳”,是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
宋陵公园另外,宋代陵寝的别具一格之处还在于,历代皇帝陵或者居高临下,或者依山面河,但是宋代陵墓则面嵩山而背洛水,各陵墓的地形南高北低,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这与流行于宋代的堪舆术有关。宋代盛行的是与汉代图宅术有关的“五音姓利”风水术,这种风水术是把姓氏按照五行分归五音,再按音选定吉利方位。由于宋代皇帝姓赵,属于“角”音,利于壬丙方位,必须“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所以宋代皇帝的陵寝在地形上便是东南高而西北低。
朱元璋亲自筹建的孝陵
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定都南京,国号洪武。登基后不久,他就开始着手筹建自己的陵园,从选址到建筑布局都全程参与。
明孝陵位于南京东郊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临中山陵,南望梅花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它的风水是非常好的,因为紫金山,古称钟山,素有龙脉之说。三国时诸葛亮远观金陵,赞叹:“钟阜龙盘,石城虎距,此诚帝王之宅也!”唐代诗人李白也有“钟山龙盘走势来”的名句。准备选择陵寝的地址后,朱元璋亲率精通五行的刘伯温和自己同村的开国重臣徐达、汤和遍踏紫金山,并规定不得明言商讨,各自“定寝穴,各志基处,藏袖中”,待“三人合,穴遂定”,结果,三人不谋而合,一致选定现在的地址。
明孝陵从“风水”格局来看,此地可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中山山势蜿蜒如龙,山上林木苍翠,浓荫蔽日,山间溪涧清澈,流水潺潺。山顶运气蒸腾,变幻莫测,自古就以“此地多奇岭,千云非一状”的美景而著称,古代许多著名的寺观和墓葬都建于此处。
具体看来,钟山是龙脉,独龙阜玩珠峰为竹山。孝陵左右有丘阜环护,西侧小山人称“小虎山”,正是出于白虎砂位上,与东侧的青龙砂形成龙虎环抱之势,而正对孝陵陵宫的是梅花山,如座如屏,正是孝陵的案山。孝陵西南方向是前湖,又有钟山浦逶迤南下,构成了灵动的“朱雀”之象。这样,孝陵就具备了完整的四象格局。另外,孝陵的三道御花河都是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式,是非常难得的“冠带水”。有这种风水格局,难怪有人评价说:“像明孝陵这样拥有如此完善的风水景观的陵寝真可谓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