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罪人,其后人为了躲开世人的指责,大多选择隐姓埋名或是销声匿迹,然而却有一人是例外。
曾经,号称“东陵大盗”的孙殿英被世人连连唾骂,可他的儿子孙天义面对父亲犯下的滔天罪行,非但没有逃避,还一路成长为一代骄子。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孙天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了更多国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他也是保护文物方面的领军人物。
一、生逢乱世却能坚守正道年7月,正当中华大地狼烟四起之时,一位叫孙殿英的军阀头领带着他的部下炸开了清王朝最重要的两座墓室——乾隆裕陵和慈禧普陀峪定东陵。
两座古墓让孙殿英及其部下洗劫一空,孙殿英因此被国人大骂为“东陵大盗”,而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他居然在当时逍遥法外。
深谙官场之道的孙殿英将盗墓得到的各种绝世宝藏送给了当时的各位权贵,各方政治势力纷纷对他的恶行避而不谈,高枕无忧的孙殿英更是在军中平步青云。
年6月,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出生在北京。
人们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这对父子始终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孙天义并没有受到父亲孙殿英不良习气的影响。
当年,孙殿英大盗东陵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孙天义也是在逐渐长大后才从母亲以及姑母、父亲幕僚等人口中知道了父亲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面对世人对于父亲的唾骂声不断,更加坚定了他“心怀天下、自强不息”的决心。
那个时候的孙天义最不愿提及的便是人们称自己的父亲为“盗墓贼”,幸运的是,他的母亲不但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给了他最好的教育。
母亲从小便叮嘱孙天义努力奋进,在孙殿英去世那年,16岁的孙天义已经在学业上崭露头角,其刚正不阿的秉性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年,22岁的孙天义从北京辅仁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之后来到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始终致力于外语教学研究。
对于孙天义来说,父亲当年犯下的各种罪行注定是无法挽回的,他也深知父亲与其部下的一时贪欲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伤痛,这种羞耻感被孙天义在无形中转化为强大的力量,他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刻意躲避,而是在自己利索能力的领域中为国家建设贡献着力量。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像孙天义这样的语言学专家还是不多见的,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精通外语的人才,而孙天义恰恰就在如此重要的教育岗位着发着光与热。
时刻将母亲的教诲铭刻在心,孙天义始终坚持严谨治学,在他执教的四十多年里,无论身处英语系副主任、主任还是副院长、院长等职位,他都能认真对待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
很多学生至今都对孙天义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记忆犹新,几十年来,无数外语人才都得益于他的培养。
因为孙天义在英语语言文学方面超凡的造诣,他还多次以学者的身份造访美国、日本等国家,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将全新的中国介绍给全世界。
在学科建设方面,孙天义不但带领西安外国语学院大胆改革创新,还为这所大学争取到了一项世界银行贷款,他的努力让中国外国语教育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这就是一位惊天盗墓贼的后代,对于孙天义来说,无法决定出身的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正义大道。
乱世之中,随波逐流再容易不过,敢于心怀天下、坚守正道才最可贵,孙天义就是靠着心中正义成为受人尊重的“罪人之后”,他何尝不是污浊尘世的一股清流?
二、守护黄帝陵要说孙天义最值得世人尊重的并非他在教书育人领域的突出贡献,而是这位心系天下的学者敢于直面父辈犯下的罪行,还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当年,因为孙殿英在古墓中的强取豪夺,他的家中藏有大量的名人字画以及各种珍贵文物,孙天义从小就懂得这些文物的价值,只不过,在父亲眼中只是意味着财富的文物,在孙天义眼中却是极具文化内涵的无价之宝,这些文物不应该拿来被随意充当钱权交易的筹码,相反,它们都应该被完好地保存起来。
所以,孙天义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家中全部文物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或许,身为晚辈,孙天义也希望通过这样的选择替自己的父亲赎罪,而这恰恰是孙天义在保护文物历程中迈出的第一步。
让孙天义与文物结下不解之缘的还要属他第一次造访黄帝陵,据他后来的回忆:
“年,我陪同客人第一次来到黄帝陵,在浩渺的黄土高原上,郁郁葱葱的黄帝陵不禁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可这称得上是中华民族之根的黄帝陵却又是那样的狭小与简陋,新中国人不应该放任不管!”
那个时候的孙天义刚刚来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任职,以他当时的能力与地位的确无法号召更多的力量共同保护黄帝陵,而这一心愿却被他始终记在心底。之后的孙天义曾担任过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他也一直在呼吁高层重视对黄帝陵的修整工作。
年,中央领导开始号召地方修缮黄帝陵,陕西省为其成立黄帝陵基金会,孙天义被任命为副会长,两年后,他又接替了会长职务。
孙天义对于传统文物的重视以及他的洁身自好都在任职黄帝陵基金会长那一段时间有着很深刻的显现。尤其对于最容易出问题的基金会资金管理方面,孙天义一直坚守着严明的规定。
他曾明确指出,基金会募集到的资金只能用于黄帝陵的修整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些可以作为奖励用来表彰对此有突出贡献的人,基金会必须定期对外公开资金使用情况,还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担任会长的那些年里,孙天义没有拿过基金会一分钱,为了让黄帝陵修缮工程得到更多的资金,他还会巧妙地利用出国讲学的机会来完成募捐工作。
或许,是父亲孙殿英曾经的不善之举始终在给孙天义敲响着警钟,可是,即便是父辈清白的人来担任基金会长,也不见得会比孙天义做得更加清廉。
年8月,黄帝陵一期修整工程竣工,眼看着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成为现实,孙天义无比激动地说:
“每每看到炎黄子孙在黄帝陵前燃上一炷香、填上一捧土,我就倍感欣慰,黄帝陵让我们明白彼此是同气连枝的兄弟姐妹,我觉得能够参与黄帝陵修缮就是再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至今,还有人为当年孙殿英的狂妄行为感到不齿,可他的后人孙天义不但正视了父辈犯下的罪行,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了珍贵的中华文化,这一点也是太多人无法做到的,哪怕守护黄帝陵是孙天义代父的赎罪之举,也应该得到认可与赞许。
三、历史自有公道对于孙殿英来说,在中国最为动荡的岁月里,他用极端的方式换取了自己的名利与地位,虽不是英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枭雄,只可惜,历史尘埃落定之时,他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全体国人的伤害也让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可孙天义向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独立个体面对历史做出的正确选择,这样的选择无关于亲情更无关于家族利益,只关乎每个人都应铭记的民族大义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守护,如今看来,世人对于孙天义的评价丝毫没有受到其父孙殿英的影响,这就是洁身自好的最好结果。
所以,孙天义曾对于父亲大盗东陵这件事有着这样的评价:
“我父亲的盗墓之举的确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沉重的损失和伤害,光是文物的大量流失就注定了他的罪不可恕,但是,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对于保护文物不可推卸的责任与重担!”
同流合污最易,洁身自好最难,没有人强迫孙天义一定要承担起守护黄帝陵这样重要的历史责任,他也没有因为父亲孙殿英当年的罪行而选择隐姓埋名,相反,正是源于内心对于祖国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敢于直面历史,也勇于承担起自己身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单凭这一点,注定孙天义就是一位值得世人崇敬的“罪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