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时期
自从盘古开天地,直到女娲补天华夏的神话时代就此结束。伴随着神话时代的结束,传说时代开始了。
五帝:“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后世增补的“五帝”分别有如下不同说法。
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七种说法: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世本》、《大戴礼记》、《史记》
2、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
——《礼记·月令》
3、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尚书序》、《帝王世纪》
4、羲(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战国策》
5、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吕氏春秋》
6、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资治通鉴外纪》
7、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伪《尚书序》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个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黄帝时代(约前年—前年)
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黄帝的出生地古代文献记载有河南新郑、山东寿丘、甘肃天水三地;近代学术界推测黄帝的发源地有陕西黄陵说、辽河说等。
《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尤征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称涅)征战事。河北涿鹿有黄帝城、蚩尤城、蚩尤寨、阪泉之野张公泉(共工氏汉姓张)、釜山会盟石仰韶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黄帝族文化。
历史大事件:1.阪泉之战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ì)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貔貅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史记·五帝本纪》
2.涿鹿之战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史记·五帝本纪》
3.统一华夏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史记·五帝本纪》
4.治国有方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
5.荆山铸鼎
荆山位于关中渭北,自三原县嵯峨山而东,绵延九十里,至阎良区关山镇而终,此为广义之荆山,今为阎良与富平之界山。建国后阎良先后发现义和、关山、菩萨坡、南康桥四个仰韶文化遗址,反映出年前荆山南北和石川河沿岸就有先民生息。
约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融合炎帝、蚩尤三大部落之后,在黄河东岸的首山采铜,运抵荆山,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黄帝仙逝于此,葬于正北的桥山。铸鼎荆山,建立了国家雏形——部落联盟,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6.乘龙升天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拨,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封禅书》
附:黄帝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