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山苍苍,沮水汤汤。碧水环绕的黄陵县城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登高极目远眺,满城新景尽收眼底,庄严古朴的黄帝陵文化园区、日新月异的梨园新区、生机勃勃的老城区……一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景在绿中”的山水园林人文之城跃然眼前,十三万龙乡儿女在城市的变迁中感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
薪火相传守景区
在古柏遍布、碑文交错的黄帝陵景区,祭祀大殿气势恢宏,四角飞檐精巧灵动……无一不在诉说着五千年的雄壮与辉煌。
图为:人文初祖大殿
现如今,方圆24平方公里的黄帝陵文化园区,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而东湾景区、文化园区旅游服务区、黄帝陵祭祀区、古城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区、城市生活商业综合区、西部门户区等六大核心功能区就像镶嵌其中的明星,熠熠生辉。
图为: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
近年来,黄陵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以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以城市管理执法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维护、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如今,看着井然有序、干净整洁的老城区,浓浓的烟火气息在城市上空不断升腾……
图为:新区广场上的秧歌表演
虽是寒冬,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居民前来晨练的步伐,广场上75岁的前竹兰正在锻炼身体。“4年前我们一家人刚搬到新区,周围光秃秃的就我们一个小区,天黑了都不敢下楼。”作为梨园新区最早入住的居民之一,前竹兰真真切切地感受着新区发生的变化。“这两年,新区的变化真的太大了,高楼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公园绿地也越修越美,之前大家都不愿意来的‘荒凉地’变成了‘福窝窝’。”
老城区留住了乡愁,新城则承载了未来。年,为了承接老城区行政功能和居民搬迁,给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腾退空间、创造条件,黄陵县以“沮水曲似九回肠,两岸青山抱新城”的水印山城为格局,在县城西侧规划了黄陵新区。
“黄陵新区自启动建设以来,以保障性安置房建设为突破口,配套建设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新区周边配套公路及主支公路23公里,建成各类住宅共套,完成新区综合管廊3公里,档案馆、供热中心、净化水厂等已建成使用。学校、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继步入正轨,与居民衣食住行、购物、娱乐等生活需求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黄陵县新区办主任郭军说。
图为:高楼林立的黄陵新区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在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宜居环境明显提升的黄陵新区,建设者们将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理念贯穿其中,闲暇处造亭、空余处植绿、水面上构景、滩涂处成园……一幅精美的水墨画正徐徐展开。
“春季三公里的‘樱花大道’成了网红打卡地,漫步浪漫樱花世界,仿佛置身于小江南。”新区居民任敏说。看着马路两旁生机勃勃的绿植和新建成的绿地公园以及休闲凉亭,居民的舒适感与幸福感也不断提升。“我们建成停车位余个,并增设阻车球、休闲长凳、果皮箱等公共设施余个,更换公共照明设施、保洁员工具箱等余个。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实施鲜花布置和亮化装饰,增加节日气氛,提升了风尚新城的品位。”郭军说。
作为“风尚新城”,如何体现现代科技化?黄陵县坚持建管并重,建成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打造方便群众参观、娱乐、科普教育的综合活动平台,在新区管理和服务上突出“细”和“快”,针对原农贸市场拆除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保障房一、二期不通大暖等热点难点问题,经过沟通协调,及时建成临时便民市场,并在过冬前为保障房铺设了供热管道,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新城崛起,未来可期。下一步,黄陵新区将围绕大局,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宜居环境,将其建成一座近山亲水、文化凸显、人民幸福的宜居新城。
回望桥山,古柏森森,敢为人先的龙乡儿女正守护着庄严幽静的黄帝陵,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感受着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学习强国)
来源:延安文明网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