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的,并且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青铜钟,从而发出不同的声乐,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今天小阳介绍的就是编钟界的传说——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它包括19件钮钟,45件甬钟,还有一件楚王赠送的镈,共65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4厘米。重.6千克;最小的一件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钟架长厘米,高厘米。整套编钟总重达多千克。
因其钟上刻有曾侯乙,所以称为曾侯乙编钟。但查阅史料,未曾查到曾国。所有一部分专家推测曾国就是缯国。但另外有些专家认为曾国就是随国,随国就是曾国,即“一国两名”。因为曾侯乙墓处于随国地界。
曾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小国,为什么会铸造这么一套巨大绝美的编钟了?
这就得从曾国的历史说起,曾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因处于中随枣地区,是防备南蛮和淮地的入侵重要国家。后随着楚国的兴起,随国不敌,和楚国联盟,后来楚国不断侵蚀,随国沦为附庸国。而曾侯乙就是附庸国随国的一代国君,但曾侯乙墓中发掘了大量的兵戈和贵重青铜器,甚至是天子之物。
一个附庸国国君为什么墓中出台了那么多兵戈和天子之物了?
曾侯乙是个有抱负的君主,在外以痴迷音乐迷惑外人,在内不断发展军事和经济力量。但还是不敌历史的车轮,随国最后消失在历史上。
除开曾侯乙外,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以大小和高音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是方形钮,其体型较小。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配有长柄,钟体由浮雕式蟠虺,细致精致。此外,还有一套楚惠王赠送的镈钟。其编钟除刻有“曾侯乙”外,还可由曾侯乙对音韵的理解。
曾侯乙编钟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变化完备,至今还能演奏出各种曲调。后利用现代技术,复制了四套曾侯乙编钟。音色只差正负三音分。一套留在随州供游客观赏,一套和原件送往湖北省博物馆,一套送往陕西省黄帝陵,用作祭祖仪式,最后一套送往隔海相望的台湾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