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先人的伟业,展望青山绿水富强的未来
西边的晚霞在慢慢散去,天色也变得灰暗起来,晚饭后,我来到黄帝陵滨湖公园散步,虽然己进入四月,晚上七八点后还是感到寒意,湖边锻炼的人已经稀少,偶尔遇见的也因寒气匆匆加快了离开的脚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朦胧”,夜色越来越浓了,漫步在湖边曲径通幽的小路上,明镜般的月亮悬挂在天空,把银色的光辉谱写在湖面上,周围除了微风轻轻地吹过,没有鸟和各种小虫的鸣叫,显得格外的清静,静得只能听见自己脚步的沙沙声,湖面上,偶然一声鱼跃,冲破夜的寂静,接着又陷入无边的静谧。
远处仿汉建筑的轩辕庙门被各样彩色的射灯照得通明,显得高大伟岸,地面上各种射灯发出孤独的光芒,轩辕桥上几十盏大红灯笼显得格外显眼红亮,湖面如镜,倒映着幽幽的群山和鲜红的灯光,远处弓形的洁白的小桥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一幅江南水乡的感觉。欣赏着如画的湖景,顿时忘记了凉意,感到特別的惬意,暂时远离了城市喧嚣,一时忘记了烦恼,心安静了下来。
我来到轩辕桥边,登上象征九五之尊95个台阶的龙尾道,来到轩辕庙门前,在灯光的照射下,轩辕庙三个大字更加雄辉苍劲,显得凝重巍峨,花岗岩石柱上有一幅巨大对联写着,“人文初祖功德辉煌冠盖群伦泽后世,炎黄子孙团结自强雄振华夏慰先灵”,书写着黄帝的功德和激励着后人的警句。凭栏环望,远处山巅的龙驭阁发出闪闪的光,桥山在夜色之中,更显得巍巍壮观。
我行走在巍巍桥山脚下,正踏着先人们曾经走过的土地上,山巅就是我们心中的圣地黄帝陵,在这片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究竟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数也数不清,悠悠五千年前的历史长河中,黄帝从这厚重的黄土地上走出,走向了黄河,走向了长江,他奋力搏击,融炎帝,战蚩尤,创华夏,开创了文明先河,形成了世界上五千历史不断,文明不断的伟大民族。
这是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是一块可歌可泣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充满无限生机,孕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文明,我的思绪在穿越,穿行在历史的时空中,去遐想那悠久的历史岁月。
黄帝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位帝王,他缔造了华夏文明。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树高千丈不忘来时路,我们慎终追远,去探究历史的久远,根据现代考古发现,距今年左右,在黄帝陵区域公里范围内,分布着有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陕西北部的石峁文化,山西襄汾的陶寺文化,湖北天门的石家河遗址文化,和一千多公里外的良渚文化遗址,红山文化等,这些文明都为中华文明史提供了有力支撑。
考古证实,多处文明都已显示出了很高的文明曙光,但却昙花一现,迅速衰落,没有延续,只有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区域的仰韶文化得以延续,延续时间约多年,地位之显赫,影响之久远,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仰韶文化遍布了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甘肃,河北等区域,覆盖了华北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应该就是黄帝的文明文化。
纵观历史,黄帝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只有黄帝的出现,并和炎帝部落融合,一起平蚩尤,华夏的文明才永久传承下来。
年前,中华大地进人了邦国时代,群星璀璨,华夏大地文明的曙光已经呈现,呈现了数百年异彩纷争多彩,各地文明多彩而丰富,但显得凌乱和没有延续性,当时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急剧的社会大变革,群雄并起的邦国时代开始向融合时代跨进。
根据考古发现,华夏族周边几大文明的突然衰落,有些已经证实是历经战争后消亡的,而以始祖黄帝为代表的华夏民族迅速崛起,迅速融合了个个邦国的文明,兼容了各城邦的发明创造,吸纳了各地的先进文化,呈现了发明创造象井喷式的爆发,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的先河,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最初的文明,华夏大地进入了历史长河中第一次发展繁荣大发展的时代。
如果波澜壮阔的邦国时代是满天星斗的话,在黄帝时代已经转化为明月星稀,一轮东方明月冉冉升起,使他周边的星斗变得暗淡,华夏文明从多元无序,到经过百川归海,走向了多元一体,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时代,呈现了以华夏文明为依托,以仰韶文化为代表,覆盖广大区域的核心文化华夏文明。
五千年前,中华大地散居着许多部族,其中以炎帝为代表的姜姓部族,和黄帝为代表的姬姓部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黄帝和炎帝同是少典的子孙,后来分散迁徙,一个住在姬水附近,一个住在姜水附近,传说炎帝“三岁知稼穑”,部落从事发展农业,生活比较稳定,炎帝为了给民众治病,曾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黄帝因为居“轩辕之丘”,称轩辕氏,是有熊国君,称有熊氏。长于姬水,所以姓姬,他是少典国君的子孙,又姓公孙,从事游牧生产生活,《史记》说他“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这自然是游牧部落的常态,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儿子,母亲附宝,在一天晚上,看到绕北斗的星空起了一道电光,照耀四野,因而怀孕,二十四个月生下黄帝,生的时候,紫气满屋,黄帝生下来很小就会说话,是个聪明非凡的人物。
当时神农氏势力渐渐衰弱,各部落纷起争夺,里面最强暴的是苗族,酋长叫蚩尤,又叫“九黎之民”,是一个强悍好斗的部族,还发明了犀利的铜器兵器,有兄弟八十一人,战斗力极强,蚩尤想吞炎帝,把炎帝的地方都占了去,炎帝的许多部落也附属了蚩尤。
炎帝只得向黄帝部落求救,黄帝先征服归附蚩尤的姜姓部族,在“阪泉之野”经过三次大战获得胜利,剪掉蚩尤的羽翼,收服了被蚩尤猎去的姜姓部族,实现了民族融合,形成了炎黄的部落。
当黄帝基础稳固后,黄帝开始和蚩尤进行了长期的战争,那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当时蚩尤侵凌弱小,失去民心,黄帝以德治国,凡被蚩尤欺侮的部族,都归顺了黄帝,蚩尤虽剽悍强勇,武器犀利,相当坚韧,虽然坚持长久的时日,和黄帝交战七十余战,最终被剿灭
在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发明了战车,弓箭等新式武器,发明了指南车,利于指示方向,指挥进退。还制造夔牛鼓,这种鼓特别响,一震五百里,响亮的鼓声,不但可以联络较远的战士,还可以传递消息,黄帝部下还有讲兵法会布阵的风后、力牧等几员大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传说也得到了神的帮助,王母派玄女赐于了黄帝兵符,天帝派玄龟给他献了兵符,当战争中,蚩尤开始兴云布雾,迷惑黄帝军队时,黄帝从上天请来叫“魃”的天女来制止大雨,魃是个秃女,因为到那那就干旱,战争结束后,没有办法分封,只好把她安置到了沙漠地区。黄帝终于在涿鹿大败了蚩尤,捉到蚩尤,并处死于冀中,身首异处,埋葬到两地。至今在山西解州因盐泽卤水赤红,传说那是蚩尤流的血。
从此,天下有作乱者,黄帝就会亲自去征伐。还派人用蚩尤的画像昭示难以教化的地区,告诫那里的部落不要忘记蚩尤作乱的教训。黄帝打败了炎帝和蚩尤以后,以武力统一了华夏,具有了相当规模和权威的政权。
炎黄子孙就是从统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炎黄部落联盟演化而来,阪泉之战促成了炎黄部落联盟,涿鹿之战更进一步的促使炎黄部落的融合,奠定了炎黄部落从此称雄黄河流域,繁衍华夏文明的基础,黄帝成为天下共主
黄帝时代是发明创造大时代,由于黄帝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便把远古时代的许多创造,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们,传说黄帝建造了屋宇,开凿了水井,缝制了衣冠,制造了舟车弓弩,还炼石为铜,创制乐律,他的妻子嫘祖发明育蚕,他的“大臣”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创造了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等。在医学方面的《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体系中医学等。
同样的原因,由于炎帝也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也将一些创造发明的功劳算到他的身上,传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
在文字产生之前,黄帝的历史,只能靠口耳代代相传,在母系时代的传说多是人神杂糅,充满了神话。到父系的黄帝时代,就出现关于英雄祖先的神话传说,我国对祖先的崇拜源于黄帝时期,这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发展的必然。
其实,一个国家要亘古永存,一定要倍加珍惜自己的起源传说,现在在黄河流域有许多黄帝的传说故事,那里的群众都对黄帝炎帝顶礼膜拜,也说明了黄帝在统一战争中,活动轨迹之广,统治氛围之大,黄帝的崇高的功德已经深入民心。
黄帝的传说故事体现了他的卓著功德和盖世奇功,寄寓了民众对黄帝无比敬仰之情,以及对黄帝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这是黄帝精神的一次又一次升华和诠释,是传承先祖传统文化精神,引导人们战胜自然,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血脉延续。
相传黄帝在统一华夏的争战中,久战蚩尤不胜,就来到河南黄河边的王屋山上设坛祭天。王屋山就是毛主席讲到的愚公移山的那座山,该山“山形如王者车盖,绝顶有坛,故又曰天坛。”,“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列席王屋山,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西王母降于天坛。黄帝清宫词焉,王母乃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还有黄帝在荆山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的故事,也说明我们古代的历史正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
中国以丝绸闻名世界,我们的先人最早就开始了养蚕,传说,黄帝时期,人们已经能够丰衣足食,但是衣服是兽皮草叶做成的很不舒服。
相传黄帝一共有四位妻子,分别是嫘祖、女节、彤鱼氏和嫫母。嫘祖是黄帝的元配,她的孙子就是后来的颛顼帝。是嫘母最先教会人们养蚕缫丝,在嫘祖的倡导下,大家都穿上了舒适的衣服,开始了年的栽桑养蚕的历史,《三字经》中讲到“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的丝绸之国,当两千年前丝绸传到古罗马,有一天凯撒大帝穿着丝绸衣服去看戏时,引起了空前轰动,从此西方人对东方文明开始充满幻想,也就有了后来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丝绸之路,我们现在的一带一路就是丝绸文明的传承和延续。
传说黄帝为治理好国家,还广揽天下贤士,有一天黄帝梦见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黄帝惊醒后,自我圆梦,心里暗叹:“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他寝食难安,到处留神察访,找到了风后,即拜为相。后来在和蚩尤的战争中,风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帮助黄帝统一了天下。
在和蚩尤战争中,凤后的排兵布阵的“八阵兵图”对我国古代的军事影响深远、传说在“涿鹿之战”时,黄帝与蚩尤各自摆开了阵势,一时间,大风、大雨伴着大雾接踵而至,风后用指南车指引,脱离险境,接着用女魃的功力,驱散风雨,并用号角声擂鼓声等扰乱敌兵,风后协助黄帝采取变化多端的战术,最终打败了蚩尤,取得了胜利。
在甘肃崆峒山也流传着黄帝问道的故事,为了治理好国家,黄帝听说广成子住在崆峒山,(古代传说广成子是元始天尊的第一位弟子,传说中的神仙,自称养生得以道法,年一千二百岁,而未衰老)。不远万里,前去请教治国道理,当来到崆峒山时,广成子、赤松子二位仙师正在对弈,(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是天上管布雨的神仙)。广成子知黄帝来意后,对黄帝说:“治理天下者,没有见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至道呢?”黄帝听了仙师的话,很快明白了所说的道理,回国后忧国忧民,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使部落取得了很大发展。
在黄帝一百岁时,第二次向广成子求道,请教修身养性的道理和长生不老之道理,广成子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接着又讲了修身之道,黄帝顿觉豁然开朗,称颂说:“仙师真是天生的圣明之人”,以后黄帝身体力行,取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功伟绩。
黄帝思想是我们历史的瑰宝,五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发展。是我们民族生命中的灯塔,一直在照亮着我们前行。他的思想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传承至今。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从传说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黄帝带给我们的思想,起源于黄帝的道的思想,注重修身养性,注重了解自然的真相,从他和广成子的问道中,可以认识到他接受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发扬光大,这个思想到现在仍然指导着人类的健康发展,现在我们提倡建设一个青青美丽的世界,提倡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的思想,也是我们黄帝的文化传承思想。
关于黄帝思想的记载书籍在西汉失传,一直是个迷。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对我们了解黄帝思想,重新认识黄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这是一部体现黄帝思想的修身治国经典,四经由《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构成。包括了阴阳、政治、军事、天文、历谱、五行、杂占与医经、修真内功、天下等思想理念,是黄帝思想的灵魂。
《黄帝四经》与《易经》、《老子》、《论语》、《庄子》等诸子百家学说,都源于黄帝文化,源于黄帝所创立的道学文化。黄帝的思想被战国时期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各取所需”广泛运用,从而形成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实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就是一部道德的文化。黄帝就是中华民族道文化的缔造者和开创者,在道教中,黄帝又成为一位炼丹修道的仙界教主,黄帝文化就是国学之源,是道学之根、百家之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不仅是道德根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的智慧结晶。
道德的文化,源于黄帝,根据《黄帝四经》里体现的思想,黄帝吸收了盘古追求光明开天辟地的思想,吸收了伏羲的天人合一一阴一阳的八卦的思想,虚无生万有对世界的认识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进行了牢固的奠基,也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的形成,奠定了一个深厚的基础,是能够包罗天地万物万象,最接近自然真理的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连续五千年,没有被任何文化吞噬和消灭,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不颓不灭。
黄帝文化也吸取了女娲的优秀文化,女娲补天的故事也是人定胜天的精神体现,传说我们的始祖女娲氏是在一个大葫芦上面,躲过了冰河时期滔天大洪水的,从此葫芦成为吉祥的象征,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的谐音是“福禄”。福是和谐,代表家庭的幸福,禄代表的是升官发财,代表财富,葫芦枝叶繁茂,多果的藤蔓与多籽的葫芦,代表“子孙万代,繁茂生息”,葫芦可渡水、入药,寓意健康、长寿、平安,在我们祖先神话和故事里,葫芦常与神仙相伴,被认为是可以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和保宅护家的法器。
黄帝正是在征战中,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达到一种修真的高境界,明白了指导生命正常发展、社会的安危全系在这一个“天人合一”上面,能够感天知地,与自然和谐共存,才是保护他的民族生存和部落正常发展、健康发展的关键。
黄帝文化不是依赖宗教信仰,而是通过文化表述道德信仰,来达到天人合一,与天地相通。我们去追源溯祖,从根文化去了解,就会使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身心真正的融入先人道的文化状态之中。
中国人是非常信命的,顺乎性命,率性而为,更善于观察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等,有助于我们看清世界,总结出合乎情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华民族始终在对于信仰上,一直都是属于祖先信仰,具备缅怀始祖功德,寻根拜祖的的思想,象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这个传统思想就是来源于黄帝思想的传承,到了黄帝时代,我们民族才有了信仰祖先的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财富和物质上的财富。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总是认为本氏族、本家族死者的鬼灵是善灵,祖灵是保佑庇护子孙后代的灵魂,是一种降福本氏族、本家族的神秘力量。在信仰中始终保持祖先崇拜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去祈求得到先人的灵魂的保佑因此五千年来,家家有祭奠,族族有家庙,宗祠,国家有祭祀,这种信念也是来至黄帝时期,也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根本。
我们的鬼灵观念、祖灵观念、神灵观念这三种观念的结合,使得祖先信仰和图腾信仰保持着联系,同时又与各种自然信仰产生各种联系。不但人有灵魂,万物都有灵魂,皆可成为神灵,这就是我们从黄帝时代得到加强的民俗传承。
在黄帝时代我们民族确立了大一统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发展壮大,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战乱频仍,天下大乱,中央政府几度荡然无存时,仿佛受一条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的左右,中央政权每次垮台,都会被重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许多志在统一的人物站出来,再次一统中国。
《三国演义》一段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的每一次分裂都被视为不正常的暂时现象,每次改朝换代后,新朝均沿袭前朝的治国手法,再次恢复连续性。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战祸考验,终得以延续,这就是黄帝融合炎帝,消灭蚩尤后形成的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已经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夜里,并代代相传的结果。
源于黄帝的抗争思想,是黄帝传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黄帝的传说和神话中表现出来的抗争意志,在和蚩尤征战中,黄帝面对强悍的蚩尤,没有退缩,历经70余战,才取得胜利,那是多么坚韧的抗争精神。
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火都是上帝所赐予的,在中国,是用钻木取火来磨练出来的,是和自然作斗争的结果,在面对到洪水的时候,西方人是乘坐诺亚方舟避难,但是在中国人的祖先与灾难作斗争战胜了洪水,当有一座山挡在了你面前,在中国的故事里,是直接把山搬开了,而西方的神话故事里,都是一直听从神的安排。其实在黄帝传说和神话中,有许多故事都是告诉给后代,我们可以输,但是不能够屈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一直都是表现出一种抗争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的魂,伟大而深远。
东方文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也是传承和创新黄帝文化的理论结晶,黄帝思想是儒学的历史源泉,晋《帝王世系》载,黄帝在治国上采取“百官以序,万民以察,神而化之,使民不倦”的管理,而儒学主张通过修身、齐家而治国平天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儒学思想就是吸收了黄帝的思想的结晶,汲取了黄帝文化基因,黄帝文化几千来一直通过儒学思想长期发挥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夜色已经深了,我来到黄帝的祭祀大典前广场,彩色的灯光下,金黄色的彩旗迎风飘扬,更加绚丽,东西两边的闻天鼓,龙魂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采用周礼定制国家最高祭祀等级九鼎八簋的礼器,更显庄重和深远,祭祀大典更加巍峨雄壮,这里是世界炎黄子孙心中圣地,心中无比自豪,看着已经完全淹没于夜色之中的桥山,心思慢慢从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回到现实,
在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发展中,世界四大文明中三大文明没有得到延续,民族没有到到传承,从黄帝开创中华文明以来,我们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文化中断,唯一没有消亡的民族。黄帝的思想在五千年历史中,一直在传承,一直在发扬光大,我们是自豪的民族,然而近代百年历史,在东西方激烈竞争中,中国的文化思想日渐式微,经历了从傲慢到失落,再到回归自信的过程,我们现在真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经济在复兴,最重要的是需要文化的复兴,需要确立民族自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断去抗争去奋斗,去实现我们的青山绿水的境界,去实现中华民族辉煌时代的到来。
(作者: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