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子孙追根溯祖,言必提及炎黄二帝,所以又称“炎黄子孙”。而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肇始也是从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开始算起的。
然而,在秦汉之际众多史书在记述上古中原地区的五位威望崇高的部落首领(五帝)时,炎帝和黄帝的尊位却并不稳定。
如:《吕氏春秋》和《礼记》记载的五帝分别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炎黄均在其列;而《世本》《大戴礼记》《史记》认为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有黄帝而无炎帝;《尚书序》和《帝王世纪》却认为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炎黄二帝均不在其中。
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有颛顼,司马迁甚至将颛顼排在黄帝之后,成为地位仅次于黄帝的部落首领。不仅如此,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和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都将颛顼视作开篇始祖。“夏后氏褅黄帝而祖颛顼”,“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
可见,在先秦时期,颛顼就被世人视作华夏族的主神和祖宗。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颛顼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地位会如此崇高呢?
1.颛顼的身份
根据史书的记述,“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二十四人”,这并非是说黄帝有25个儿子,而是指黄帝部落联盟中存在25个子氏族,互相通婚,其中唯有青阳和昌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
而颛顼正是昌意的儿子,黄帝的孙子(《山海经》则说颛顼乃昌意的孙子,此处采纳《史记》说法)。需要指明的是,古史传说中的上古人物并非某个单独个体,而是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所以,颛顼部落的多代首领可能都会被认为是颛顼。但不论多少代,颛顼出自黄帝直系却是明确的。
2.颛顼的传奇经历
《山海经》说“东海之外大谷,少昊之国,少昊孺颛顼於此”,《帝王世纪》说“颛顼十年而佐少昊”。颛顼本是华夏集团首领黄帝的直系后裔,但其少年时却由东夷集团的首领少昊抚养,在继位为部落首领之后,又与炎帝后裔的共工爆发战争。
与炎黄、虞舜等上古传说人物地望争议较大不同,颛顼统治的核心区域十分明确。《竹书纪年》载“颛顼居濮”,《左传》载“颛顼居帝丘,称高阳氏;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杜预注:“卫,今濮阳县,昔颛顼居之”。《山海经》和《史记集解》也将颛顼死后的归葬地指向濮阳境内。可见,颛顼部落发迹于濮阳,也息眠于濮阳,濮阳“颛顼之墟”基本是学界共识。
不仅如此,濮阳的地理位置既靠近东夷文化区域,也距共工氏所在的河南辉县不远,同文献记载的颛顼受少昊恩泽、与共工争帝位的记载吻合。
但这些记载,仍未能解开上文中的疑问:即颛顼到底做了什么地位如此崇高,还被夏、秦尊为始祖?
濮阳龙虎大墓的发现,解开了谜团。
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处仰韶文化大型遗址,经多年考古发掘,已累计发现房址8座、灰坑个、墓葬座、瓮棺葬61座、陶窑4座。
其中,尤其引起国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