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篇

·黄帝轩辕氏·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七十天内就能说话,幼小的时候就心智周遍而且口才快捷,长大后敦厚机敏,二十岁成年时已经闻见广博对事明辨了。

公孙

《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据此,则黄帝姓姬。《会注考证》云“《大戴礼·五帝德》无‘姓公孙’三字,未详史公所本”,又引崔述云“公孙者,公之孙也”。认为公孙不是黄帝的姓。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兿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朦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后代子孙道德衰薄,各地方的诸侯互相侵犯攻伐,残害百姓,但是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轩辕就时常动用军事力量,去征伐诸侯中不来朝贡的人,四方诸侯因此都来称臣归附。但是蚩尤最为残暴,还没有谁能去征讨他。

炎帝想侵犯欺压诸侯,四方诸侯都来归附轩辕。轩辕修治德政,整肃军旅,顺应四时五方的气象变化,种植五谷。抚慰千千万万的百姓,丈量四方的土地使他们安居。教导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氏族习武,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战。经过几番战斗,黄帝实现了征服炎帝的心愿。

蚩尤发动叛乱,不服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就向四方诸侯征集军队,和蚩尤在涿鹿的郊野进行战斗,擒获并杀死了蚩尤。这样四方诸侯都尊崇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顺从的势力,黄帝立即就去征讨他们。平定了以后黄帝就离开这个地方。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五气

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

熊、罴、貔、貅、朦、虎

都是猛兽名。《索隐》认为这六种猛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以为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按: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太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黄帝往东到达了海滨,登过丸山,并到过泰山;往西到达了崆峒山,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达了长江流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过少数民族荤粥,和四方诸侯在釜山验合过符契圭瑞,然后把都邑建立在涿鹿山下广阔的平地上。黄帝四处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住处,住的地方总是环绕军队、建立营房以自卫。所封官职和军队都用云瑞来命名,置立左右太监,监察各诸侯国。

这时万国安定,所以自古以来对鬼神山川封禅祭祀的事情,要数黄帝时期最多。黄帝获得了宝鼎,运用神蓍草来推算历法就可以预知未来的节气日辰。他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百姓。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预测阴阳五行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国家安危存亡的道理,依照时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化各种鸟兽蚕虫,黄帝的德政广泛传布,也使天(日、月、星辰)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教导百姓要尽用自己的身心耳目勤劳吃苦,有节制地使用湖泊山林出产的财物。因为有“土德”这样的祥瑞,所以就号称“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了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并娶了西陵国的女子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人的后代都掌握过整个天下:长子叫玄嚣,就是青阳,青阳降居到江水;次子叫昌意,降居到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为妻,她叫昌仆,生了儿子高阳,高阳是很有圣德的。

黄帝逝世后,安葬在桥山。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即位,这就是帝颛顼。

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为“先蚕”(即始蚕之神)。

少昊帝

少昊,姬姓,名玄嚣,是黄帝长子,母亲为嫘祖。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据记载其部族以玄鸟(燕子)为图腾,娶妻凤鸿氏之后改以凤凰为图腾。少昊的部落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少昊先在东海之滨建立一个国家,并且建立了一套奇异的制度:以各种各样的鸟儿做为文武百官。具体的分工是根据不同鸟类的特点来进行。凤凰总管百鸟,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此外,他又派了五种鸟来管理日常事务。孝顺的鹁鸪掌管教育,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另外有九种扈鸟掌管农业,五种野鸡分别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个工种。

少昊时期,是华夏凤文化的繁荣时期,现在江姓等有少昊血缘的族裔的姓氏图腾里仍带有凤鸟或燕子图案。

黄帝陵全景图

黄帝陵古称“桥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汉朝之前此处为祭祀轩辕黄帝的轩辕庙,汉武帝时改庙为陵,自唐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皇甫书道·

csli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