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三国统一,他写下千古名文,表面慷慨激昂,却隐藏玄机
文/武品文史
上文我们从文学角度了解《出师表》,又了解了《出师表》隐藏的两大玄机中的中国君臣之道的理想蓝图。而诸葛亮《出师表》不但描绘了古代君臣之道的理想蓝图,还体现了对大一统思想的不懈追求。那么在传统文化中,大一统都有些什么样的内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大一统思想又洋溢着怎样的天地正气而被后世传颂?
第二个玄机就是《出师表》表达了中国人对大一统的不懈追求,《出师表》他的最终目的。是要“讨贼兴复”,就是要讨伐国贼,要复兴正统,今天我们对于大一统的理解,往往叫做领土的统一和完整,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狭隘的理解。真正的大一统的思想博大精深。我记得北宋欧阳修有一篇《正统论》,他认为:“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所以大一统最起码应该有以下两个内涵。
第一、合天下于一,也就是用武力来完成领土的统一。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其实非常有意思,不太提倡开疆拓土,只提倡的是统一全国。中国古代大致上有一个传统的领域观念,西到流沙、东到海、南到密林、北长城。这一块地方,作为一个开国君主有义务去实现统一。如果没能统一,那子子孙孙都有义务去统一。比如说像北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没能够统一全国。因为北方的幽云十六州被契丹人给占了,所以北宋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去北伐,都要去收复失地。那至于传统领域之外的领土却并没有太大的非分之想。中国人就是一个非常和平的没有侵略性的民族。
也有人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其实我认为这个话不一定对。从秦朝统一到我们今天多年从时间上来看,统一和分裂基本上算是对半。所以统一不一定是中国历史主流。中国历史的主流是对统一的不懈追求。
中国还具备一个而且非常有意思的特点,当天底下分裂的时候。不仅仅是占优势的政权想要去统一弱小的政权。而处于劣势,甚而至于处于绝对劣势的政权它也不甘心割据一方,也想要统一全国。这就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三个国家里面蜀汉最为弱小,但是对于统一的追求反而最积极。
曾经有蜀国使者去跟孙权通好,约好了一起讨伐曹魏。孙权却说:“要是灭了曹魏以后咱们双分天下如何?”蜀汉使者义正辞严地拒绝他说:“没有这种事情,俗话说得好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如果消灭了曹魏,那正是你我开战之时“由此可见追求统一是蜀汉政权的共识。也是《出师表》的意义所在。
第二、居天下之正,也就是用仁德来建立合法的正统。中国人追求统一,但是不会无条件追求统一,为了统一而去统一,我认为这个不会。作为统一的一方,一般来讲你必须要具备正统,具备政治上的合法性,《出师表》在追求正统时,洋溢着一股堂堂正正的天地正气。《出师表》的堂堂正气不仅在当时振奋了蜀汉。千百年来也仍然富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南宋岳飞当年面临强敌入侵,手书前后出师表以此来鼓舞士气,提振军心。宋末的文天祥面临国仇家恨:“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襟”,抗战期间毛泽东手书《祭黄帝陵文》,被誉为是抗战出师,表鼓舞了四万抗战军民。以千古名文《出师表》作为开端,诸葛亮就此开始了北伐中原,统一中国的不懈努力。那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败如何呢?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发生了挥泪斩马谡的著名历史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下一文再聊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